思想家叔本华说:“节制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节制,是对人生分寸感的把握,也是抵抗贪婪的强大力量。
正是这种刚正顽强的气韵,成就了优雅从容的人生。
01
节制,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中庸不等于平庸,节制不是限制。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到了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却不会越出规矩。因为此时“节制”的观念已经深入内心,无需刻意提醒。
“限制”来源于外界的约束;
而节制则是发自内心的,因此更加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挣脱*的束缚,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段唱词警醒世人: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像前段时间很多吸毒被抓的明星,从一炮而红到锒铛入狱,前后不过数月。
很多人不是输在和别人的竞争上,而是输给自己的心魔,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的满足,最后落得满身疮痍;
真正懂得节制的人,往往能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著名演员陈道明就是这样的人。
曾经默默无闻的他凭借《围城》里方鸿渐一角功成名就,前来找他拍戏的人络绎不绝,开出的片酬也一次比一次高。
可他统统都拒绝了,“剧本不行,给再多钱我也不拍。”
汶川地震发生后,得知导演冯小刚要筹备《唐山大地震》的拍摄,陈道明主动联系他,并说:“你要是拍地震,我免费去演。”
很多人不明白,片酬极高的陈道明为什么要“倒贴”?
陈道明却坦然道:“我不买飞机大炮,不买航空母舰。只要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没那么多奢望。”
为什么说陈道明是一个有追求的演员?
漫长的演艺生涯里,他一直恪守“节制”二字,一次次拒绝越过底线的诱惑,才有了如今“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所谓知足,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懂得节制;
所谓节制,不是限制,而是让人生达到一种善意的平衡,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
跳出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地拥有自由。
02
节制,是一种处世智慧
有的人认为节制就是不应该有任何*,恰恰相反,一个人拥有*是正常的,
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控制*,而不是被*操控。
如果需索无度,*就会变成贪婪,使人不惜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攫取。这样的人看似精明,实际上早已深陷泥潭而不自知。
曾经有一个金融公司聘请经理,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三位优秀的竞争者。
主考官问:“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距离悬崖多近能拿到?”
第一位比了比距离,说:“两米远。”
第二位胸有成竹,“半米!”
第三位却说:“我会远离悬崖,越远越好。”
面试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最后自然是录取了第三位年轻人。
节制是理智与修养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人,往往能对风险和收益做出理智的判断。
若不懂节制,哪怕知道风险高于收益,也会忍不住兵行险着,最后满盘皆输;
而能克制自己的人,适当退一步,天高海阔,反而能纵观全局。
所以说,节制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更是生存的智慧。
要知道,强壮的黑熊因为忍不住肉食的诱惑,自己跳进捕兽笼;
机敏的鱼儿因为挡不住鱼饵的诱惑,而被端上桌。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类能够用理性来节制*。
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坚定地迈步向前,才能使生命与精神的发展相互契合。
03
节制,是一种满足的幸福
我们平时常说:“茶要倒七分满。”
并不是吝啬茶水,而是因为倒得太满就容易烫着客人,留有一定的距离,才有空余的地方散发沁人茶香。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行动要把握一个“度”,说话要留有余地。
人生贵在节制,这是一种抵抗贪婪的实力,也是一种丰神俊朗的气度。
《史记》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有位宰相公仪休,奉公守法,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天,一个地方官员想请他帮忙办事,于是悄悄地托管家送给他最爱吃的鱼,公仪休却拒绝了。
管家疑惑道:“听说您非常爱吃鱼才送来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义正辞严地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现在我是宰相,能自己买得起鱼吃,而收下了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一旦违反法律,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
后来,那位行贿的官员果然受到了制裁。
人们以为公仪休有先见之明,但实际上他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节制。
- 因为金钱上懂得节制,所以恪守底线,谨遵原则;
- 因为情绪上懂得节制,所以才能越挫越勇,在宽容中壮大;
- 正因时间上懂得节制,所以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充实美满。
懂得节制,才能拥有幸福长足的人生。
在这个物质太过饱满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诱惑接踵而来。
但提炼人的品质,正从一次次节制开始。
“节制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胸襟,是气节,是高度;
我还把这叫做,幸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