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一词,意为从未有过的事,或打破常规、首次出现的事。它的来源有个典故。
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是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赠给刘蜕“破天荒”钱七十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说,五十多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但就历史事实来看。荆州地区文化相距中原地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宋一代来看,荆州确实没有几人考中状元。据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载:宋代初年,荆州从未出过状元。宋哲宗圣绍年间,江西何昌言赴京应考,夺得状元,同邑谢民师作诗贺道:“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这里就引用了“破天荒”这个典故。另据苏辙《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引》载: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当地秀才姜唐佐拜苏东坡为师,苏东坡十分欣赏姜唐佐的才华,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东坡遇赦返京时,赠姜唐佐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不久,姜唐佐果然中挙,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显然苏轼也用了“破大荒”预祝姜唐佐必有作为,前途一片光明,结果应验了苏轼的预言。
因“破天荒”一词多用来形容科举之事,所以古人多指文人得志扬名。后来词义逐渐扩大化,也指史无前例出现的新鲜事,如宋代陆游《梅花诗》云:“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金代元好问得知常山有个灵异小儿,出生四十个月就能拿笔写字,他为之作诗曰;“常山娇娇可怜虫,四岁未有三岁强。黑鹰破壳自神骏,黄犊放脚须跳梁。只知见纸即涂抹,谁谓转腕能低昂?渠家两公破天荒,刘辉梦灵果专场,"诗中用“破天荒”赞扬了常山小儿前所未有、迥异常人的非凡之处。
“天荒”,依本义为荒凉落后偏僻之处,“破天荒”为打破现状,出类拔萃涌现出的精英人物,此词最初为贬义词,含讥讽之意,但随时间推移,这个词逐渐中性化,对于各种选拔考试出现的优秀人才及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人们多以“破天资"称之,多有赞扬之意,现已习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