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称作“罗马斗兽场”的上海立信图书馆,是16年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取景地之一。/图虫创意
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从校名“上海”“金融”等字眼,便不难推断出其背后广阔的发展平台与就业空间。
即使头顶有上海本土著名高校压着,但比起同档次院校丝毫不逊色。正因如此,这所二本学校的录取分数时常高出一本线好几十分。
同样属于二本院校,但分数线直逼一本的,还有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与上海立信类似,中警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与资源。它直属国家司法部门,虽然总体配置、综合水平与一本仍有一定差距,但其涉警专业就业率高,就业出路多为父母辈偏爱的公务员方向,分数线也水涨船高。
如果说二本院校被误会成野鸡学院还能理解的话,那么这些一本“野鸡学院”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浙大雪景 /图虫创意
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之中,这些学院名字看起来如此相似。
但实际上,只有中大岭院与浙大竺院没有从所属高校中分离出去,他们招生要求往往比校内其他专业高出许多,汇集了全校最拔尖的人才。
不过,让人尴尬的是,这样的学院头衔一旦被提起,总容易让不知情的人误会成是二三本的独立学院。
就如同地处南京的东南大学总爱自称为“福建大三本”一样,这或许就是学霸之间用以自嘲、认亲的暗号吧。
自行改名为“学院”,这些学校是怎么想的?
在众多学院当中,还有一部分高校愿意自降身段,将自己从“大学”改称为“学院”。
医学界首屈一指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来叫作“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但它却摘掉“国字号”,又换下“大学”称谓。
这所不属985/211的顶尖高校,在改成更适合去邻居家蹭饭的“学院”身份之后,顺利地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以清华为平台,乘着高校福利政策的东风,至今仍是医科大学中的龙头翘楚。
如今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挂名为清华大学医学部。/图虫创意
自降身段的方法固然是铤而走险的孤僻蹊径,拳头硬的高校玩得起,走运的学校也多少看点天时地利。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中规中矩的改名,才是它们飞上枝头的便捷途径。
其中,更名最为成功的高校,莫过于原本名为淄博学院的山东理工大学。
由地方院校更名为省级大学,从名字上看就排面了不少,这也时常让人误会它地处山东省会济南。
光是这种形式上的包装升级,山东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便随之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全国录取分数表来看,在现如今一二本合并的情况下,山理工已在不少省份升为本科一批招生。
更名后的山东理工大学,气质焕然一新。/图虫创意
也有不少高校为了摆脱“学院”头衔而用力过猛。前段时间荣登微博热搜的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其拟更名为“山东财富管理大学”一事,在该校的百度贴吧上,甚至有毕业八九年的校友跳出来反对。
“学院”“大学”头衔之下,高校的真实实力被涂上厚厚的滤镜。有些高校虽名为“大学”,如牡丹江大学、焦作大学,但实质却只是专科;
有些大学起名低调,比如身为双一流的电子科技大学,却总被人问起“这是哪里的电子科技大学?”
名字与称谓,从来都不应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古板标准,既可以大而综合,也可以小而精,才是不同大学应该有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九百年的离合:不是每一所巴黎的大学,都叫巴黎大学》搜狐文化 2019.09
[2] 《中国教育之我见》陈平原,2007.0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