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什么是知觉,组织行为学是学什么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13:38:56

知觉是指个体通过组织和解读自己感觉到的印象而对周围环境赋予意义的过程。管理者可以同一员工的行为给出截然相反的评价,所以不同的知觉可以导致不同的行为。

 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些因素会影响知觉的形成,有时候甚至会扭曲知觉,这些因素包括知觉者、感知的对象或知觉形成的情境。

当一个人看到某一对象并试图去解读他所看到的事物时,该个体的个人特征会极大地影响这一解读 。这些个人特征包括:态度、人格、动机、兴趣 、经验以及预期。

被观察对象的特征也会影响知觉,在某一群体中,比较招摇的人相对比较安静的人更容易引起注意,被视为极具吸引力的人或极度不受欢迎的人。

观察对象与其背景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知觉,因为我们倾向于将相近的、相似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最后我们观察事物或事件的情境也非常重要,我们观察事物或事件的时间点可能会影响到知觉、地点、光线、温度、颜色和其他任何情境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影响。

 归因理论

当我们观察某个个体的行为时,我们会设法解释为什么该个体会以这些特定的方式行事,我们对于该个体行为的知觉和判断显著地受到我们对于该个体所作出的假设的影响。

归因理论指的是我们对他人作出的判断取决于我们对于某种特定行为的归因。基本上,该理论表明当我们在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我们会试图去明确该行为是由内部因素导致的,还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这种判断取决于三种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区别性是指某一个体是否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我们想知道这种行为是否不同寻常,如果这种行为不同寻常,那么观察者可能将其归因为外因导致的,而如果这种行为并非不寻常的行为,那么它可能被判定为内因导致的。

如果身处相似的情境的每一个体都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回应,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出了一致性。例如走相同路线来上班的员工只有少数几个迟到了,那么这种迟到可能是由内因导致的,而如果所有员工都迟到了,那么观察者可能考虑是外在因素,如道路建设导致的。

最后,观察者还会考察个体行为的一贯性。某种行为表现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就越倾向于将其归因为内因导致的行为。

在归因理论的研究中发现,错误或者偏见会扭曲我们对行为的归因,大量的证据证实了当我们判断他人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倾向称为基本归因错误。而另一种倾向是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因,如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如运气,这种倾向称之为自我服务偏见。由于上述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具有强烈集体主义传统的国家中则需要谨慎运用。

 评判他人使用的捷径

如果我们假设他人与我们相似,那么评判他人就会变得很容易,假设相似性或与我相似的效应中,观察者对他人的知觉很大程度上会被观察者自身的特征而非他人的特征所影响,当然假设他人与自身相似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并不总是如此。

我们有时会根据自身对对方所属群体的印象和看法来判断对方,我们称这种捷径为刻板印象,然而有时这种刻板印象不是真实的,而且会扭曲我们的评判。

当我们根据个体某种单一的特征而形成对该个体的总体印象时,我们就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 对管理者的意义

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员工作出的反应是基于知觉而非现实。员工往往以知觉来评判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或者工资水平在社区的高低,而且员工对所看到的东西的组织和解读的扭曲认知是一直存在的,所以,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员工是如何看待他们自身的工作以及管理活动的。

Ref: 《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