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本国策是哪四个,我国基本国策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14:40:11

自宋以后,地方再也无法对中央构成大的威胁,经由历代统治者的努力,强干弱枝的局面终究达成,而这一方针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曾放权于地方搞活经济,但地方势力也因此做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就是致力于从财政划分上解决这个问题,其思路与汉武帝、赵匡胤如出一辙。

强中央弱地方,维护中央权威,直到今日,仍是雷打不动的基本国策。

二、尊儒制:统一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基本制度就是用于统一意识形态的尊儒制。要想维护中央集权,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意识形态,同时对非官方学说予以打压。秦始皇的做法的简单的禁书焚书,而汉武帝的做法就要高明得多,他没有说天下人不能看书,而是只能看一种书。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没有禁止其他学说的传播,但是却规定当官必须精通儒学,如果你想出将入相,你就必须是一个儒学的信奉者。

汉武帝将高官厚禄作为筹码,并将学习儒学设定为获得筹码的唯一方式,从而兵不血刃的解决了统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在汉武帝的功名利诱下,也许还有人信奉其他诸子的思想,但他们的数量将远不能撼动大局,汉武帝通过将思想与利益捆绑的方式,一举解决了帝国思想混乱、缺乏主导的问题。

这一思路,在今日同样得到了应用,本科教育、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中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与汉武帝的政策如出一辙。

三、 科举制:保持阶层流动

第三项基本制度就是耳熟能详的科举制,在中国古代,贵族和世族曾经掌控朝政,他们世袭罔替,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从而实现对朝政和地方的控制,极大威胁了皇权。

四大基本国策是哪四个,我国基本国策有哪些(5)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从此,官员的选拔任用不再看重血统和关系,而以考试成绩作为绝对标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科举制的真实写照。科举的成立,让平民百姓也有了出将入相的可能;让贫家子弟也有了改变命运,实现阶层晋升的机会,不可谓历史的一大进步。科举制的建立让中国成为了当时阶层流动最为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最为公平的国家。

直到今日,这一优良传统依然得以保留,高考制度与公务员考试皆是科举制的现代变种。

四、 国有专营制度: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把控

四大基本制度的最后一项就是国有专营制度,即政府通过把控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资源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著名的盐铁专营。这一基本国策一直从先秦延续到现在。

四大基本国策是哪四个,我国基本国策有哪些(6)

第一个开创国有专营的是齐国的管仲,管仲将盐铁两项重要资源划归国家掌控,并承包给私人进行生产,生产出的盐铁由国家统一收购定价,国家通过掌控盐铁的价格来“寓税于民”,增加政府收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之后汉代的桑弘羊、刘晏、王安石皆继承了管仲的思想,对盐、铁、茶、酒进行政府专营,他们在管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连契约外包都省略了,直接由政府直接经营,将关键资源的生产、收购、销售都收归中央,是为国有企业的雏形。

如果说管仲、桑弘羊、刘晏、王安石是在经济的宏观层面加以政府管控,那么商鞅、王莽就是连经济的微观层面都要管制,这两个人的思想颇有些计划经济的色彩,这个之后会详谈。

四大基本国策是哪四个,我国基本国策有哪些(7)

从春秋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者们主要分成两派,

一派以管仲为首,主张在宏观方面管制,微观放松,对应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表人物有管仲、桑弘羊、刘晏、王安石。

另一派以王莽为主,主张国家事无巨细的管控经济,对应之后的计划经济,代表人物有商鞅、王莽。

但无论哪派,都少不了政府的大力干预,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土壤,国家把控国计民生,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一直是两千多年来的主流,直到今日,对关键资源的国有专营依然是雷打不动的铁律。

百代都行秦政法,直至今日,依然是一句一针见血的评价。一个国家的未来,终究无法脱离他的过去,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如此。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