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君子可欺之以方不可欺之以诚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14:48:01

第十四篇第22章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事君:侍奉国君,为国君服务,也就是做朝廷高官。该章内容适用于任何下级对上级正确的相处之道。

《论语》中有句“事鬼先事人”,其中的“事”是“敬奉”的意思。

勿欺也:不欺上瞒下。使国君的政令能顺利贯彻,社会各阶层的情况能零失真地畅通上传。

有个成语叫“欺上罔下”,其中的“欺”和“罔”意义不同。《论语》中有句:“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欺指出于正义的动机而被人骗,罔则出于贪心、心虚而被人骗。

被欺值得同情,被罔则不值得同情,还会遭人鄙视、唾弃。《孟子》云:“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有句古话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君子可欺之以方不可欺之以诚(1)

犯:侵也,形声字,从犭、已(㔾)声。犯的原义就是侵害、进攻、危害,《世说新语·自新》:如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后延伸指做了不合法、不该做的事,如“明知故犯”,又延伸出发生、发作,多指不好的事,如“犯病”、“犯愁”。

犯也可以作名词用,指违法而应受到惩罚的人,如“战犯”、“罪犯”,

本文的犯指冒犯,犯颜直谏。如《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有句古话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君子可欺之以方不可欺之以诚(2)

敢犯上直言的大臣叫争臣,也叫诤臣。如《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

朋友之间,见对方有错误,敢直言不讳的,叫争友,敢于指出父亲错误的叫争子。

《孝经·谏争》云:“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有句古话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君子可欺之以方不可欺之以诚(3)

全文理解为:

子路问如何侍奉君王。孔子说:“不能欺瞒他,但要敢于对他冒犯谏争。”

子路是孔夫子学生当中性情最为耿直的,以勇武、果敢而著名,他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冒犯孔子的人。

子路也非常虚心好学,经常向孔夫子请教,这次他请教老师怎么在政府里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好干部。

张居正说,为人臣者,有匡正君王的职责,发现君王的错误,一定要谏言,甘冒得罪的风险而不顾。而如果你明明看见他有错,却不指出来,反而唯唯诺诺跟着附和赞美,那就是欺君了。

有句古话叫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君子可欺之以方不可欺之以诚(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