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日本ACG的宫崎勤事件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EVA的横空出世让原本濒临末日的日本ACG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这部在内容和创作手法上高度融入了宗教、哲学、心理学、存在主义的后现代意识流作品,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动漫可以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动画作品也可以用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这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心目中ACG的形象。
另一方面,1995年1月和3月分别发生了阪神大震灾与地铁沙林事件,这是日本战后历史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两大悲剧,灾难和悲剧对社会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冲击,日本人的意识状态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而EVA中所描绘的末世情节正好在当时的日本大众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作为EVA创作者的庵野秀明正是无数日本民众中的一份子,在谈到究竟想表达些什么的时候,是这样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诉求的:
故事中有个14岁的少年,害怕与别人接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无所谓的,放弃让别人了解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自认自己遭到父亲遗弃,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却没有自*的勇气,是个胆小的少年。故事中还有一个29岁的女性,与别人接触时尽可能的保持距离,从表面的接触中逃开,以保护自己。两个人都受到伤害感到极度恐惧,两个人都欠缺一般主角所具备的积极性,让人觉得不合适,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当主角。有人说”生活就是需要变化”,我希望在这个故事结束时,不管世界也好,他们也罢,都能有所改变。所以我创作了这部作品,这就是我真正的心情,《EVA》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全心投入的作品。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不能逃避”所再度创作的作品。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但却是我的目标。
可以说,EVA是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双重动荡之下的产物,是庵野秀明为代表的日本御宅族青年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和影射。这是一部有着很强烈个人主观意识的作品,但正是这种以反映自己人生来分析人们内心深处的独特创作理念,让动画作品的内涵有了质变升华,并在时代背景下产生了非同凡响的共鸣,彻底扭转了宫崎勤影响下ACG产业的颓势,将日本动漫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为了日本动画史上“动画三大浪潮”之一(《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
第三部分:EVA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EVA之所以被奉为神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动画作品所承载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直到今天,有关EVA的种种讨论依然没有停止过,网上关于分析EVA故事内容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讲得很系统详细的(我看过最好的一篇有5万多字),但限于篇幅原因,这个部分我就挑一些重点来讲。
EVA的世界观EVA的世界观来源于现实的宗教,其基础是希伯来圣经,也就是犹太教的《旧约》,《旧约》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纳为《圣经全书》的前部分,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圣经》后一部分称为《新约》。
简单的来说,EVA世界观的基础设定就是:亚当和莉莉丝(在希伯来神话中,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而不是夏娃)是最早的两个高等生命体,由生命之树诞生,亚当先抵达地球并孕育出其他使徒,之后莉莉丝抵达地球并引发第一次冲击,导致亚当和其他使徒陷入沉睡,莉莉丝释放出LCL之水遍布地球形成海洋,孕育了新的生命,而人类正是莉莉丝的后代。人类文明发育成熟之后,发现了死海文书,了解到了使徒与人类自身的起源,并且得知将来的某个时刻由亚当与莉莉丝所生的一切必将归还本体,重新生长出生命之树并产生新形态的生命体。
EVA背景设定中很重要的宗教元素:卡巴拉生命之树
EVA的故事线基于EVA的世界观设定,EVA的故事线主要围绕着人类发现死海文书后所发生的剧情来展开:根据死海文书的预言,生命的轮回不可阻挡,使徒想要回归亚当本体,而人类作为莉莉丝的后代也将重归母体,从而孕育出新的生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意味着现有人类的灭亡。
但人类们对于这一宿命的想法却并不一致:以Seele为首的神秘组织希望阻止使徒回归亚当引发冲击毁灭人类,然后通过执行自己制定的人类补完计划,让人类回归莉莉丝,成为统一的生命体,从而实现自我赎罪(人类是有原罪的宗教设定);而作为Seele的第13个成员(意为犹大),NERV的实际*,碇源堂实际上有着自己成神的野心,但在失去了碇唯之后,他才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一步步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只为与唯重见;而对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既没有Seele的高尚追求,也没有碇源堂的巨大野心,他们只是为了人类的存活而战,与使徒作战阻止其回归亚当引发第三次冲击灭亡人类。
EVA中执行人类补完计划的神秘机构——Seele
于是乎,在各方势力的暗中角逐之下,人类与使徒之间关乎命运的战斗就此上演,这就是EVA所讲述的主要故事。
EVA的人物塑造如果说,仅仅有上述的世界观和故事线的话,EVA只会是一部脑洞有点儿大的未来科幻主题动画而已,但人物的设定与刻画,以及围绕着他们所铺开的矛盾纠葛和故事情节,让这部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升了数个高度,相当于在有血有肉的剧情中注入了令人思考的灵魂。
EVA中的人物设计以及对人物的塑造可谓做到了极致:每一个人物都无法简单地以好坏来定义,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背后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非常复杂,就算单独把每个人物的故事抽出来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故事,何况每个人物的故事重叠交叉在一起,再配合上庵野老贼独特的表现手法,整个剧情的深度就炸裂了。
EVA里的各个角色里没有一个正常人,几乎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悲剧设定,而这奠定了EVA中人物设定的主基调——剧中角色的一生,尽是悲伤之事。
碇真嗣就拿碇真嗣来说,你很难在其他的动画或者电视电影中找到一个比他还要懦弱、孤独、内向且无能的男主角。但这样的性格缺陷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由真嗣缺乏父母关爱的童年所决定的:亲眼目睹母亲消失在二号机内,虽然当时很小不记得了(新剧场版中冬月说这段记忆是被清除了),但在潜意识中是一直存在的,虽然是官二代,可之后却被父亲抛弃,寄养在伯父伯母家也被亲戚疏远,没有朋友。服从别人是真嗣的生活方式,迷茫是真嗣的内心写照。既没有入世的能力和觉悟,也没有出世的资本和理由。性格内向,行为被动,虽然理想很简单也很天真,但是和乱世的时代背景背道而驰,可以说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人。
戴耳机是碇真嗣最经典的形象
漫画中的真嗣有一段真实的内心独白: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灵和身体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每当有悲伤或痛苦的事情发生,我会觉得这并不是自己,会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方式来看,仿佛还有另外一个自己,没事的,我可以撑过去的。如果将“心”封闭在体内的最深处,这么一来,身体的痛,心灵的痛,就连恐怖,也会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过去吧。”
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在逃避着一切的懦弱,厌世情节的大结局心态,类似抑郁症的封闭感觉状态。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日本社会众多OTAKU的缩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类人的形象。
碇真嗣这一主角设定的存在,让EVA脱离了常人所理解的动画作品的思维定式——主角的成长,一般正常作品中的主角都是充满正能量的,风格化很强的,就算是开始很弱,但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永远是明确的,在普通的动画中,是不会出现碇真嗣这样的角色的,更别提当主角了,因为他完全没有成长。这就是EVA的独到之处,更注重贯彻与体现导演的自我意识,并将现实中人内心所潜藏的弱点和困惑深深地挖掘表现出来:EVA并没有像其他的青春题材作品和鸡汤动画那样去表现人物的成长,相反却描写了真嗣等人的“拒绝成长”——那种自闭的人努力打破自我、寻求与外界接触的过程,它并没有鼓吹压抑个人意志,让人去服从社会的价值观和准则,反而公然地与传统价值观所要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抗,甚至可以说毫无妥协和迁就之意。
这大概就是EVA这部动画作品的人性升华和独到之处。
明日香明日香的本质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碇真嗣,只不过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真嗣,明日香表现的逃避也和真嗣不一样,她是积极做好其他事来逃避,死不承认自己的懦弱一面。外在的真嗣表现的很“女人”,而外在的明日香则表现的很“男人”。性格完全相反就不用说了,内心本质上也完全不同:真嗣是害怕孤独,明日香是追求自我实现——拥抱孤独。和其他人的互动方面,大家似乎都很在意真嗣,却很少有人试图接近明日香的内心。可怜的明日香用傲娇的伪装把自己保护起来以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隔绝了外界的温柔,明日香是绝对的,纯粹的,孤独之人。这点上通过TV版里明日香的一句经典台词就足以表现:“我要自己一个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