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各种资料分享,每天都在更新,求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题目中现有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一方面限定了空白处需要的词语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作者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感情色彩差异词语的根据。
1.不耻 vs 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
不齿:指难以启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义,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那些热衷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实惠,甚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不耻,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纠错】 根据上下文意, 句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应是消极色彩的, 因此应当选用 “不齿” 一词,而不是“不耻” 。
2.沟通 vs 勾通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 “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串通,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误用】由于各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相互之间缺乏勾通,结果导致整个公司
最终走向了*。
【纠错】“勾通”一词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而句子中并不需要表达这样的色彩,因此应该将“勾通”改为“沟通” 。
二、词语的语义轻重
语义的轻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中在程度上有高低、强弱、轻重之分,这种差别就是语义的轻重。在题目的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除了起到限定空白处所需要的词语意义, 还提示我们此处词语所需要的轻重程度, 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语义轻重差异词语的根据。
1.点染 vs 渲染
点染:指点缀、修饰,语义较轻。
渲染:指用色彩、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
【误用】他的技艺真是出神入化,加减淡淡的几笔渲染便使得画面增色不少。
【纠错】他“几笔” “便”等词语来看, “他”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烘托,因此不能用“渲染” ,而用“点染”更为合适。
2.发源地 VS 发祥地
发源地: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
发祥地: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 。
【误用】长江流域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纠错】 文中谈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 是比较重大的事物, 因此本文以使用 “发祥地”为宜。
三、词语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等。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交际对话、文艺作品对白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1.启发 vs 启迪
启发:阐明事例相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启发” 。
启迪:指通过指示使其有所领悟。书面语色彩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
【误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我军基层有组织、有计划、相对集中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灌输和思想启发活动。是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纠错】句中的“启发”应改为“启迪” 。该句的语体风格较为正式,且思想的引导使用“启迪”更为妥当。
2.商量 vs 商榷
商量:指为办好某一事情而交换意见,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口语。
商榷:指为了解决较大、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多用于学术方面的书面表达。
【误用】 领导干部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 应该和大家推心置腹地商榷问题。
【纠错】 该句的语体风格只是通常的口语, 所以用 “商榷” 在这里过于书面化了, 而使用 “商量”恰好能够使句子表达通顺流畅。
四、词语的搭配范围
搭配范围是指不同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 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 约定俗成的, 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而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点,对照着理解记忆。
1.范围 VS 范畴
范围:指四周的界限,搭配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界限。
范畴:哲学名词,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搭配对象比较抽象。
【误用】结业考试将近,学生们都特别希望任课老师能说一说这次考试的范畴。
【纠错】该句想表达考试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因此应改用“范围” 。
2..清晰 VS 清楚
清晰:指不模糊,搭配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表示容易辨识;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表示界限分明。
清楚:指明白、透彻、容易使人了解,搭配对象是人的思想意识或感觉。
【误用】 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每个疑难问题都讲解得那么清晰, 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也都能听懂。
【纠错】 “疑难问题”只能够达到透彻明白的结果,而“清晰”要表达的意思则是不模糊,容易辨识,不能与句中的意思吻合,所以此句应该将“清晰”改为“清楚” 。
五、词语的强调重点
强调重点是指不同的词语, 尽管意义相近但语义上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就是强调重点口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 因此大多数汉字的字形中凝固了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巧妙的作答方法。辨析毒组近义词时,考生排除相同的汉字表述,重点观察不同的汉字表达,然后寻找到每冷汉字韵基本含义,从而判断强调重点何在。
1.本能 vs 本性
本能:“能”即能。本能侧重指与生俱来的能力。
本性:“性”即性格。本性侧重指原本的性质或性格。
【误用】科学研究证明,哭是人类的本性。
【纠错】这里的“本性”是“本能”的误用。 “哭”并非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因此应该改为“本能” 。
2.变换 vs 变幻
变换:“换”即改变、更换。变换侧重指事物的变化更换,由一种形式换为另一种形式。
变幻:“幻”即不固定、不可猜测。变幻侧重指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误用】在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换的局面中,我们党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纠错】句中“严重曲折” 、 “急剧”等词语都意味着这种变化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应该选用“变幻” ,而不是“变换” 。
六、词语的音近义异
音近义异是指在汉语中有一些语音相同相近而意义又相差不大的词语。由于音同音近,所以容易造成在使用时的错误与混淆,也正因如此成为了选词填空考查的重点。考生在平时复习以及考场作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音近义异词的准确把握, 可以根据以上介绍的一系列方法进行辨别。比如利用字形进行区分、利用搭配对象进行区分等等。通过不同的区分方法明确词语的准确含义,才能够在作答过程中顺利排查确定选项。
1.暴发 vs 爆发
暴发: 指突然得势或者发财, 也指洪水突然难以控制。 使用范围较窄, 一般只用于形容洪水、发财、得势等方面。
爆发:本意指火山内部岩浆冲破地壳向外喷发,比喻突然发生、突然发作。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火山、雷电、地震、火势以及大事件、大举动、大声音等。
【误用】在这一地区曾经一度山洪爆发,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纠错】这里是用来形容突然发生的洪水的,因此不应该用“爆发” ,而要用“暴发” 。
2.篡改 vs 窜改
篡改:指故意改动原文或歪曲事实, 一般接较大的事物或事件, 如 “篡改历史”、“篡改事实”等,侧重指用假的、错误的东西去取代真的、正确的东西。
窜改:指改动文字、记录、文件等,如“窜改原文” 、 “窜改古书”等,侧重指对原来的东西进行错误的改动和变更。
【误用】日本政府窜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慨。
【纠错】这里改动的对象实际上是“历史” ,为较大的事件,表达日本用假的东西试图掩盖事实真相之意,因此应该用“篡改” ,而不是“窜改” 。
七、词语的词性功能
词性功能是指不同词性的词,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是词性功能的不同。 考生在区分不同词性功能的词语时, 要掌握它们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依靠不同的位置确定它所应该具有的词性功能。
1..互相 vs 相互
互相: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
相互:形容词,可以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此时和“互相”的意思基本一致,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两相对应的、彼此的。
【误用】这两种化学物质发生互相作用后,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并散发大量的热量。
【纠错】句中“互相”属于误用,由于其处于定语的位置上修饰“作用” ,因此应该用形容词性的“相互”一词,改为“相互作用” 。
2..连续 vs 陆续
连续:指一个接着一个,连接紧密均衡。动词,通常做谓语,不可重叠。
陆续:指动作不是同时发生。副词,通常做状语,可以重叠为“陆陆续续” 。
【误用】这条路上连续发生了几起抢劫案件。
【纠错】句中“连续”处于状语位置,显然是错误地代替了“陆续” ,根据句子可知不可能是一个接一个紧密均衡地发生,所以应该用副词性的“陆续”来修饰“发生”句子才正确。
公考各种资料分享,每天都在更新,求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感谢您阅读,请留下您宝贵的评论,每天与您分享资料,祝您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