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都会在生物课本上学习到发生在位于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里的豌豆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孟德尔在1843年来到这里,几年后成为一位神父。
1856年到1863年的8年间,一共种植了29000豌豆。他不厌其烦,记录豌豆种子、豆荚、叶子、茎和花等在生长过程中彼此细微的差别,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其中12835株,从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把种子是黃颜色的豌豆株与绿色种子的豌豆株杂交以后,它们的后代总是黄的,然而再下一代,绿色再现的比率则是1:3。
概况起来就是高中生物课本所学的遗传学两大定律,一是基因分离定律: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二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决定不同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间可以自由组合。
詹姆斯·杜威·沃森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4月6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包括中心法则),被誉为“DNA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成对的碱基排列其中,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弗朗西斯·克里克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2004年因大肠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