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这个题,正确答案是——
选C。
D一般不会有人选,错的太明显了,根本就没有提到土地问题。但很多人容易选成A或者B。你有没有中招?
这个题该怎么分析呢?很简单。A和B说的是类似的意思,都是中央控制地方,中央集权。但周朝是中央集权社会吗?显然不是啊!你还记得上面那张图吗?

中国整个古代史的发展,就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显然是越到后面的朝代集权越严重,而前面的朝代集权是很弱的!所以可以立刻判定,A和B都是错的,都是脱离了历史背景的。而C呢,也没有什么错误,属于一个模糊的正确。于是只能选C。
这是灵活分析的第一种:结合背景分析。
2)题目关键字词分析:
再来看下一个题:

这个题错误率更高了,ABC基本都有人选,D是明显错误,选的人少。
正确答案是——
选C。
AB错的多,各自有自己的迷惑性。
A的迷惑性:一开始经济负增长,中间经济干预之后,强势崛起!所以体现了国家队经济的强力干预,选A。
B的迷惑性:经过经济干预之后,后面又跌回去了!拉都拉不起来!可见得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力,选B。
是不是有点迷惑性?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不强呢?确实强。
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大不大呢?确实大。
但这代不代表AB就是对的呢?这才是关键。尽管AB单独都是对的,但他们不是这个题的核心。我们要学会从题目当中提取核心,找到关键字词。与这些关键词对应的选项,才是正确选项!
本题的核心关键字词是——
趋势。
趋势是什么?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过程所反映的特点,强调的是全过程的分析——注意,是全过程!
看图说话,图中的全过程是什么呢?显然分为三段:
前段,经济衰落,负增长;
中段,经济崛起;
后段,经济再次衰落。
而A选项突出了什么?强调国家干预,突出的是全过程的前段和中段——【衰退——崛起】;
B选项突出了什么?强调经济危机,突出的是全过程的前段和后段【衰退】和【衰退】;
只有C选项,突出了趋势的完整全过程——前中后三段。为什么这么说呢?
经济体制弊端——有弊端,突出了问题,这是前段;
无法根除——不是无法除,而是无法根除,意思是表面能消除一下,但最终还是会出问题,这就是中段和后段了。
所以,C选项才包括了完整的趋势,是正确答案。
有没有觉得分析的蛮复杂?其实是你不习惯而已,如果练惯了,可以分析的很快的,在脑海里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而已。
再来个题试试: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这题又是个易错题。你选什么?
A是明显错误的,一般不会选,剩下BCD都有人选。
正确答案是——
选C。
为什么呢?A是明显错的,因为根本没提到分封制。BD都有点迷惑性和模糊性,尤其是B。这题想要正确的选出C,你就必须找到题干中的关键字词!
关键字词是——密闭的村落形态。
这几个字,你只要分析清楚了,就不会选错。密闭的村落形态,这是实体的东西,还是虚的东西?明显是实体的。你看“密闭”这个词,“村落形态”这个词,都是指的实体东西,而不是抽象的精神文化、观念、风俗等东西。
再看D,提到乡土观念和民风,与实体的“密闭”“村落形态”无关,排除。
再看B,B和关键词中的哪个有矛盾呢?那就是“村落”一个村子里有几个宗族?是不是好多个?反正不止一个吧?那么村落怎么能够说明宗法制的血缘关系呢?同一个村落的不同宗族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啊!
而C,本身的论断是对的,自然经济有何关键词“密闭的村落形态”紧密联系——小农经济嘛。于是C就对了。
文章最后会给你们一份历史易错题资料,你们可以用此来练习一下这种找关键字词的能力。
三、以思考促进基本功
——带着做题思维,去积累历史知识。
最后再来讲一讲,如何用做题的思维来促进基本功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