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杨氏之子两人的对话妙在何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03:52:46

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杨氏之子两人的对话妙在何处(1)

由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供稿

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杨氏之子两人的对话妙在何处(2)

重庆市人民小学杨尧钦老师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舞台,以现场展示课“故事中的’巧答妙应‘”获得八届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讨及优质课现场展示活动特等奖。

议题 故事中的“巧答妙应”

执教年级 五年级

选文篇目

《杨氏之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八单元课文;《商人与顾客》、《聪明的仆人》,选自《让孩子能说会道的101个大辩论故事》;《晏子使楚》,节选自《晏子春秋》(译本)

议题分析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言的交锋亦是思维的较量。本堂群文阅读课聚焦故事中的“巧答妙应”,引导五年级学生借助古今故事发现语言的魅力,挖掘回应中思维的规律,探寻“顺水推舟”的方法在巧答妙应中的运用;树立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境能巧妙应答去化解尴尬、矛盾,维护尊严的意识。

文本分析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杨氏子在应对父亲朋友孔君平的调侃之时,利用姓氏特点巧妙回应的故事;《商人与顾客》、《聪明的仆人》是智慧应对的民间小故事,充分展示了应答者思维的灵活,语言的精辟;《晏子使楚》讲述了齐国使者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遇到楚王三次刁难,通过巧妙应答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成功完成出使之命的故事。

本次文本节选了前两次应对的情景。借助程序支架“读故事—找语言—想思路—说巧妙”,学习《杨氏之子》,初步感受杨氏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明白对方意图后,顺水推舟,也在姓氏上作文章,应答有理又有礼,展现了自己的聪慧。

群读文本《商人与顾客》、《聪明的仆人》、《晏子使楚》(节选),通过自读、共学、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活动,探寻应答者思路上的共性,共建“巧答妙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巧答妙应”的思维路径与语言魅力;借助情境和视频,进一步积累表达经验,感受中国外交天团“巧答妙应”背后的智慧,在学生心中种下“巧答妙应”的种子,激励学生成为像外交家一样的人,维护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教学目标

1.学习《杨氏之子》,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感受应答的巧妙;

2.群读三则故事,用求同的方法,探寻“顺水推舟”这一应答方式的巧妙;

3.尝试在语境中巧答妙应,感受中国外交发言人不同回应背后的巧妙和智慧。教学重难点:群读三则故事,用求同的方法,探寻“顺水推舟”这一应答方式的巧妙。

教学准备

五下语文统编教材《杨氏之子》、群文读本材料三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01课前交流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02初识“巧答妙应”

学习《杨氏之子》,初识“巧答妙应”。

1.自读故事,了解大意。学生自读故事,借助注释说说故事大意。

2.关注对话,梳理思路。杨梅 杨家果孔雀 孔家鸟(孔君平在姓氏上作文章,杨氏子也在姓氏上作文章。)

3.借助表格,感知“巧妙”。

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杨氏之子两人的对话妙在何处(3)

(如果孔雀不是孔家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杨家果。)

4.小结:

(1)杨氏子是在弄明白对方意思后,顺着对方的思路,巧用姓氏,实现了巧妙应答。

(2)总结学习步骤:读—找—想—说

【设计意图】以《杨氏之子》为例,师生一起按照“读故事、找语言、想思路、说巧妙”的程序支架,引导学生感受杨氏子应答的巧妙。

03探寻“巧答妙应”

共读三则故事,探寻“巧答妙应”。

1.按照要求,自读故事。

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杨氏之子两人的对话妙在何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