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的五年级线上课,是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这是小学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
我问女儿:课文看懂了吗?女儿很自豪地回答:妈妈,我这次都看懂了,我给你背一遍吧。看到她在课本里记的笔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我建议:我们把背诵放一放,妈妈和你一起聊聊这篇文言文吧。女儿答应了。
思辨性阅读的全过程记录我:很意外, 你居然上完课就会背诵了,你可以和我先谈谈你的感受吗?
女儿:我觉得他很幽默。
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女儿显得有些畏难,我提示到“你说一个人幽默,如果拿的出理由,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你的观点)
女儿:杨家的儿子面对孔君平的调侃,他没有表现出生气,也没有选择你骂我一句,我还骂你一句,而是……妈妈,我想到了”阿凡提“,他也是这样的,他每次都是笑着回答地主的刁难的,不会伤害到对方。
我:嗯,这个理由能说服我,你是说他回应有技巧,既回应了来访的人,又不给对方带来伤害。所以,很幽默对吗?
女儿:嗯,是的。
我:那你看看,你还看出了杨家之子什么特点。
女儿:很聪明。(她似乎很自豪,指着书中的文字“聪惠”说到)
我:哪里聪明呢?
女儿:“聪明”就是“聪明”啊,哪里还有理由
我说:聪明有很多种啊,比方记性好是聪明的一种表现,反应敏捷是聪明的一种,就连“小聪明”之类的“伎俩”也可以算的上是聪明呢。所以,你这里说的聪明是什么意思呢?
女儿:他很机智的应对了对方的刁难。
我:你的意思是,他的聪明体现在“机智”上。他哪里机智了呢?
女儿:对方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杨家的儿子说“孔雀是孔君平家的家禽”
我: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呢?(为了帮助引导女儿做进一步思考,我继续问)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眼睛一亮的地方,可以是里面的词语,也可以是里面的……
(还没等我说完)
女儿:杨梅的杨本来和姓名的杨扯不上关系,但是孔君平把他们扯到了一起。
我说:我能说杨紫和杨家儿子是一家吗?
女儿:当然不能啊。所以,来访者他说话的逻辑是有错误的。
(我给了女儿大大的点赞)
我:那么,你现在看看,杨家儿子的“机智”体现在了哪里呢?
女儿:用和对方一样的逻辑,不但指出了他的逻辑错误,还做出了非常好的反驳。妈妈,九斤姑娘也是这样的,你看,十二佬本来是想用刁难的方法,去测试一下九斤姑娘是不是聪明,但是九斤姑娘用了十二佬的方法,反驳了她。
我: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女儿:十二佬和九斤姑娘隔着门猜对方的名字那一段就是,十二佬没有直接介绍自己,编了段谜语,轮到十二佬问九斤姓名时,九斤也编了同样的一段谜语。
我:哈哈,太好了。那十二佬感觉到九斤聪明了吗?
女儿:感觉到了,但是还继续想考验她的。
我:那孔君平呢?他看出杨氏子聪明了吗?
女儿:看出来了。
我:文章中有说吗?
女儿:没有,但是从文字里,我们都感觉的到了。
我:文章没有直接说,但是我们看完后都知道答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女儿:间接描写。
我: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从这篇文章里你收获了什么好吗?
女儿:从对话的直接描写中看出
第一,杨氏子很幽默,玩笑般地回应了对方,又不给对方带来伤害
第二,杨氏子很机智,能够找到对方说话中的逻辑错误,又很好的利用了这个逻辑错误回应对方
第三,从孔君平的角度间接描写中,验证了他来杨家的目的“验证杨氏子是不是聪明”
懿妈说:在家学习,引导孩子思辨性阅读,做一个有灵魂的小读者。如果你想加入,请私信我我会拉你进群,我们和孩子一起共享悦读的思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