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原文注音,鸿门宴原文对照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05:19:50

世纪恒通在线提示:《蒙(méng)求》是唐朝李翰(hàn)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

【原文】樊哙排闼(tà)①,辛毗(pí)引裾②。

【注释】①樊哙:西汉沛县人,汉王朝开国大臣,以勇猛著称。在亲属关系上,樊哙是刘邦皇后吕雉的妹夫,深得刘邦的信任,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安全逃离险境,西汉建立后封舞阳侯。

排闼,将大门推开。闼,古时一种木制的门。

鸿门宴原文注音,鸿门宴原文对照翻译(1)

②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三国时曹魏大臣。辛毗最初在袁绍处做事,后被曹操所用,官拜丞相长史一职。曹丕即位后,辛毗任侍中,赐爵关内侯。

引裾:拉着他人的衣袖。引,牵引,拉着。裾,衣袖领口的部位。

鸿门宴原文注音,鸿门宴原文对照翻译(2)

【译文】樊哙胆大地推开宫门,求见卧病在床的刘邦,希望他出面安定人心;辛毗为了劝谏曹丕,上前紧紧地拉住对方的衣袖。

【典故】樊哙排闼:典故出自《史记·樊郦绛灌列传》。樊哙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晚年时,卧病在床,长时间不和大臣见面,以至于人心惶惶。最后焦急的樊哙干脆领着大臣们一起,推开皇宫的大门面见刘邦。刘邦没有怪罪他的失礼行为,反而是笑着召见了群臣。

辛毗引裾: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辛毗传》。曹丕当皇帝的时候,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计划将河北地区的军户搬到河南去。他的想法不错,实际上却很难执行。因为当时河南恰巧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大量的军户搬迁过去,地方上难以承受。

曹丕在召集群臣商议时,坚持己见,最后索性站起身来准备离开。辛毗为了让曹丕回心转意,快步上前,紧紧拉住他的衣袖不松手。曹丕气得怒不可遏,扭头走了。过了不久,曹丕的气消了,想想辛毗是一片好心,于是就又出来和辛毗相见,两人仔细分析之后,决定只搬迁一半的军户前往河南。

【赏析】从这两则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樊哙和辛毗两个人都是秉性正直的人,敢于坚持原则,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直抒己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原文】孙楚漱石①,郝隆②晒书。

【注释】①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孙楚是西晋大臣、文学家,才能出众。

漱石,用石头漱口。

鸿门宴原文注音,鸿门宴原文对照翻译(3)

②郝隆:字佐治,山西人。东晋时期文士,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译文】孙楚隐居山林,期望以石头漱口来磨练牙齿;郝隆没有财物可晒,就通过晒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志向。

鸿门宴原文注音,鸿门宴原文对照翻译(4)

【典故】孙楚漱石: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排调》。孙楚是西晋时著名诗人,不愿做官的他,准备隐居山林。在一次交谈中,他对朋友说自己准备“枕石漱流”,但因口误却说成了“漱石枕流”。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孙楚不慌不忙,解释说,他希望将水流当成枕头以洗刷耳朵,用石头漱口以磨练牙齿,机智的孙楚为自己巧妙地解了围。

郝隆晒书: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排调》。晋朝时,当时有一种风俗,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人们便纷纷拿出家中的衣服被子晾晒一番,有些富裕人家就故意晒一些金银珠宝,以显示自己的富有。有一年七月初七,当人们纷纷晾晒衣服的时候,生活贫困的郝隆没有东西可晒,他灵机一动,就将家中的书籍搬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以此表明他与众不同的志向。

【赏析】从孙楚和郝隆两人的行为表现上不难看出,他们淡泊名利,品行高尚,敢于活出真实的自我,这才是大智慧的人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