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六红纸牌怎么玩,荣昌六红纸牌怎么玩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06:45:29

原标题:|调查|四川宜宾天宫山“六红牌”纸牌您看见过吗?文化内涵太丰富了!

作者:李秉仁 美游宜宾

我记事时起,就看见大人们玩一种牌,叫六红牌。最近才从四川客家研究中心陈世松老师的文章中,得知六红牌的来历,是由客家人移民入川时随之传播而来,以及六红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对这个牌没有深入研究,本文只把我对宜宾岷江流域天宫山地区六红牌的有关记忆写下来,算是一种民俗记忆吧。

四川六红纸牌怎么玩,荣昌六红纸牌怎么玩(1)

四川宜宾天宫山地区流行的六红牌

一、六红牌的牌面结构和流行区域

六红牌共有四房牌,分别为“拾、贯、索、钱”四房,名称都与金钱的数量和单位有关。根据牌面的形象,又称“贯”为“坛坛”,称“索”为“叉”,“钱”为“毛钱”。每房牌按点数从一到九有9张,一共36张牌。六红牌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画法很艺术,形象,打牌时往往形象地称黑幺(一)为摆斗儿(蝌蚪),二为“豆腐干”,三为“豌[1] 豆儿”,四为“巴笼”,五为“菩萨”,六为“鬼东哥儿”(猫头鹰),七为“毛镰刀”,八为“立起的二”,九为“红帽儿”。

民间流行的各种纸牌,都有一定流行地域。

比如二七十,主要流行于岷江沿岸乐山、五通桥、犍为一带,后来才传到泥溪、蕨溪,到天宫山地区,止于蕨溪与真溪的分界线真溪河。过了真溪河,真溪场和高场就不玩二七十了。沿龙溪口坪桥、箭板龙溪河流域而上,到商州、沐川、龙华、龙溪,都流行二七十,翻过龙溪进入金沙江流域的大桥、中都境内,也不玩二七十了。沿顿头溪上越溪河,经大塔、越溪、隆兴、观音、柳嘉、合什,再到荣县的新桥、长山、观山,沿越溪河两岸都流行二七十,翻过黄沙溪流域的永兴、白花、孔滩,以及沱江流域的富顺、隆昌,也不玩二七十了。沿岷江而下,江安、泸州,则流行泸州大二。泸州大二的牌页张数和牌面内容与二七十一样,但牌的大小、字型和玩法有很大区别。

六红牌的流行地域,据我的了解,几乎与二七十一致。区别在于翻过龙溪到了金沙江岸边的新安镇,也流行六红牌,但不流行二七十;越溪河流域的上游长山、观山一带,也不流行六红牌而流行二七十。除此之外的重庆、泸州,也有六红牌,但牌面的画法和打法有很大区别。为什么六红牌和二七十的流行区域会沿河流分布呢?也许与古代河流是主要的运输通道有关吧。有了运输通道,自然就有了经济通道、人流通道、文化通道,二七十和六红牌也就沿着这条通道传播。难怪现在提出文脉通道这个概念。

六红牌在宜宾天宫山地区(岷江蕨溪南岸山区)广泛流行,比二七十流行得早,流行得广。近二三十年来,玩二七十的人比玩六红牌的人多。但山区的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主要玩六红牌。

四川六红纸牌怎么玩,荣昌六红纸牌怎么玩(2)

岷江中上游流行的二七十纸牌

二、六红牌的玩法

六红牌与二七十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原理都不一样。六红牌是“大打小”,与川牌的“乱戳”、扑克的“打百分”原理类似。二七十是“扯搭子”,与麻将的打法原理差不多。

玩六红牌是四个人,三个人打牌,一个人歇气。歇气的人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照顾茶水、抽烟、整理烤火炉等,还可以看一家的牌帮忙出主意,称为“抱膀子”。轮流歇气也便于记住谁是头家。如果只有三个人打六红牌,就没有歇气的,称之为“擂脑壳”,擂脑壳就可能忘记谁是头家。

头家洗牌,尾家刀牌,依次一张一张拿牌。拿牌以前每家都要决定是否“飘顶”,就是输赢是否加倍的意思。头家有“随飘”和“黑飘”两种规矩。“随飘”就是拿牌以前要喊是否“飘起”,“黑飘”就是不管喊不喊,都视为头家“出飘”。“杆家(第二家)拿牌飘,尾家刀牌飘”,意思是杆家拿了第一张,就要决定是否“飘起”,尾家刀牌的时候就要决定是否“飘起”(前两家有人飘的情况下,尾家出飘称为“顶起”),因为尾家刀牌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牌。杆家和尾家如果没有喊,就视为没有“飘、顶”。

牌拿完以后,如果兴“放牌”(也有少数不兴“放牌”的),头家就要看手中的牌好不好。如果有把握和(读“胡”)牌,就不放,称为“懵倒脑壳出牌”。如果觉得牌不好,就放牌,喊“不打”,或“你们哪个打”“我的牌不够”。头家放了牌,杆家如果要打,就喊“要打”“我要包来打”“出哦”或者“你总是牌好屁(很差)”“出来看一哈呢”“轻轻儿出哇”。杆家如果也要放牌,就喊“我也不打”或叫尾家“你打”或“拿来我洗”。尾家如果觉得牌好,有把握和牌,就喊“我要包”或者表示谦虚“想打六块儿”(小和的意思),也有喊“不打?难得拿,出哦!”或直接喊“我要包”“要打”。如果尾家觉得牌不好,就把牌丢了,或喊“拿去重新洗过”“我也不打”。三家都不打,就由杆家洗牌,头家歇气了。

头家出牌有三种出法:一是单出一张牌,就按照“有拾出拾,无拾出贯”的规矩出一张。二是出“角”或“四个”。三张点数相同的牌称为“一角”或“角子”,四张点数相同的牌称为“一㝩”或“四个”。三是出“顺子”,一房牌有三个以上数字相连的牌称为“顺子”,如“三条贯顺”,“四条叉顺”,“五条毛钱顺”。

由于六红牌是以谁先打大六张牌以上为和牌,所以头家很“占起手”,有很多优势。如果头家已有六张以上“自大牌”,就直接“摆牌”,和了。有“六块就丢,七块就抽”的说法,意思是只和六张牌,“素和”,就把一把牌丢下去,喊“素和儿[2] ”“六块”,或“随便出点”。如果是和七张牌以上,就“吃飘”“加翻”了,那就要一张一张或一搭一搭抽下来,让大家看个明白,不能吃“麻和”。

头家出什么牌,往往决定整盘牌的胜负,称为“牌从出家死”。如果头家没有放牌,是“懵到脑壳”出的,那就不存在包牌,随便哪个胜,另两家都要出钱。如果放了牌又有人包,那就要与朋家合作,想法让包家“吃包子”(一个人出钱)。有顺口溜“杆家包牌需用角,尾家包需用顺”。意即如果杆家包牌,头家出角子可能把杆家的牌扯烂,给尾家(朋家)和牌的机会;如果尾家包牌,头家出顺子可能让杆家(朋家)捡牌而有和牌的机会。

以上是六红牌主流打法。此外,遇到“三缺一”或“四缺二”,两个人都很想打牌过瘾,就只有用六红牌来打“耗儿搬家”,一张一张地“大打小”,以赢牌多取胜。如果遇到人多,五六个人以上,只有一副牌,还可以“推码股”。每人发五张牌,其中三张牌能凑上整十,称为“有斗”,以剩余两张牌的点数来比胜负;如果自己“没斗”而别人“有斗”,就只有认输。六红牌的玩法还有“抽十点半”,就是一个坐庄,依次发一张,然后就问,还要不要第二张,或第三张,最后是以点数不超过“十点半”且点数较多的获胜,超过了十点半称为“涨死”。

“推马股”和“抽十点半”的主要乐趣似乎在于赢钱,而娱乐的成份少些,因为不动脑筋,输赢全靠手气。

三、打六红牌的一些习俗和典故

乡间打六红牌的目的,与打二七十和当今的麻将差不多,绝大多数还是为了放松娱乐、亲友交往,或打发时间,极少数才是赌博,为赢钱而打牌。一般是春节,遇红白喜事,才与亲友相聚打打牌。所以有“一个人不喝酒,两个人不打牌,三个人不嫖[3] 婆娘”的通俗说法。为什么一个人不喝酒呢?也有顺口溜“酒吃人情肉吃味,饭吃耍儿烟当顿”。喝酒是为了联络感情,人对了才一起喝酒。所以,走亲友,说是去“吃酒”,不说去“吃饭”。还有“劝酒不劝饭”的说法。当然在困难时期,也有劝饭的,说“再添点,菜没得吃的,饭要吃饱哟!”一个人是不需要喝酒的,除非是喝酒上了瘾,不喝过不得。两个人当然是不打牌的,扯[4] 筋筋的时候谁来办公道呢?三个人为什么不嫖婆娘,有各种说法,有说是为了保密,有说是不好意思。

四川六红纸牌怎么玩,荣昌六红纸牌怎么玩(3)

宜宾天宫山地区过节时打六红牌

天宫山地区地处山区,过去和现在,因为白天忙农活,要打牌娱乐都是利用晚上。打牌时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照明,二是取暖。上世纪六七年代,还没有通电,用就煤油灯盏、马灯、油筒(用桐子油)。如果没有油或为了节约,就用“丛冠”。“丛冠”是将含有植物油的松树疙瘩划成的小块,[5] 点燃后放在灯盏里燃烧与煤油灯的亮度差不多。但油烟很浓,打一晚上牌,眼睛会被熏得绯红,鼻子里也会粘上膝黑的烟墨。山区气温很低,晚上打牌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一般是在桌旁烧一堆柴火,或每人脚下放一个装有炭火的烘笼儿。

六红牌流行中,会产生一些常见俗语或典故。如“打角不还角,必是猪脑壳”。意思是,如果打了别人出来的角子上手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出一角。

还有“四个幺两个红”,是一个典故。是说头家报“四个幺两个红”,另两家就把牌丢了,以为头家和了。实际上头家是“只有四个幺,其中有两个是红幺”,常用来幽默有人打麻和。

最有意思的是“幺顶九的拾顺套四个九还要遭打”,是怎么回事呢?也是一个典故。是说两父子参加打牌,父亲是头家,要放牌,说“不打”,儿子是杆家,手里有“幺顶九的拾顺套四个九”,就说“不打?懒得拿,出哦,横来横打,顺来顺打!”父亲说“八条贯顺你打得起哇?”儿子说:“打不起?不打你来立起!”父亲觉得儿子说话一点也不谦虚,在父亲面前没有一点样子,于是顺手扇他一耳光:“你跟老子咋个说话哦?看老子打你来重新做过!”这就是“幺顶九的拾顺套四个九还要遭打”的典故。遭打的是人,不是牌!

此外,也有一些经典牌局,常为爱好者津津乐道。如“幺顶九的拾顺套四个八还要吃包子”。简单一想,这样的牌怎么可能吃包子呢?完全是“横来横打顺来顺打”。但在实践中,还真的会“吃包子”。拿到这副好牌的包牌者是杆家,头家出了三个七,包家就打三个八,结果被尾家用三个九打了。这样,尾家又还两角,都没人打,再摆一个花幺、一个6毛钱,包家就吃了一个满牌的包子。尾家拿到这样的牌,也有可能吃包子。这里不详解。

四川六红纸牌怎么玩,荣昌六红纸牌怎么玩(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