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很容易感到烦闷,总是有很多人跟我说,你需要变得积极一点。
最近我男朋友又跟我说我想太多了,要变得积极一点。一听到积极这个词我就很烦,人类为什么需要积极一点?
而且,我总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所谓的积极情绪了。我这样真的有问题吗?
曾经,心理学的研究更关注于消极情绪的部分,如恐惧、悲伤和它们引起的个人痛苦与社会问题。
但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想要过得幸福,只减少负面情绪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主动地创造积极情绪。这是现在很多人的问题。
Barbara Fredrickson教授撰写的《积极情绪的力量(Positivity)》中就详细讲解了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01、为什么人类需要积极情绪
负面情绪也都是有作用的,它们最大的作用是引导我们做出改变的行为,如厌恶带来排斥、愤怒驱动攻击。这些行为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环境重的威胁,从而存活下来。
积极情绪很多时候却不是这么行为导向的:事实上,当人处于积极情绪中时,他们会更容易“什么都不做”。
但Fredrickson教授提出积极情绪并不产生特定的行为,但它能让我们的认知更灵活、开明,行为更大胆,从而构建和积累更多、更广泛资源。
Fredrickson教授指出,想要过上欣欣向荣的生活,我们需要足够的积极情绪,这里“足够”指的是积极率——即生活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率——需要达到3:1。
3:1并非随口下的结论,而是Fredrickson教授研究的结果。她招募了188名受试者,用问卷筛选出两组:
一组人生活欣欣向荣(flourishing),即他们在自我接纳、生活意义、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项目上能得到高分;
而另一组人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在一个月时间中,他们每天填写积极率自测表。最后,计算这段时间里积极情绪量和消极情绪量的比值,发现欣欣向荣组的平均分都高于3:1,而另一组的数值则低于3:1。
这说明,美好的生活并不需要清除负面情绪,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积极情绪来冲淡它。
*积极情绪不止是让我们“感觉良好”,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切实的积极影响。
1. 积极情绪带来开放性,提升我们的创造力
多伦多的几位科学家让受试者分别处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并让受试者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让受试者追踪周围的信息,来考察他们视觉注意力的范围;
另一个任务则是考察受试者的创造力,让受试者们根据三个词汇来给出一个相关的词。
研究者发现:当人们感受到积极情绪时,他们的视觉注意范围会上升,在语言任务中也更有创造性。
因此研究者认为,积极情绪会让我们变得更开放,也更有创造力——所以积极情绪中,你的学习和工作成绩一定是会更好的。
鉴于积极情绪能让我们变得更开放、更有创造力,当我们面对难题时,可以回想一段快乐的回忆或是接受一个小小的善意,可能更容易会想出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 积极情绪带来积极的人际互动体验
积极情绪会让人们更乐于打破“你”、“我”的界限,让人们之间感觉更亲密。Fredrickson教授研究了积极情绪对人们和朋友之间关系的影响。
研究者们先让大学生用圆圈来表示他们和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例子如图1)。
接着,研究者给受试者引入积极、消极和中性的情绪,并要求他们再次选择最符合他们和朋友关系的圆圈。
结果显示,处于积极情绪时,人们会觉得自己和朋友交叠的部分更多。带着积极情绪时,人们会觉得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之间更亲密了。
如果我们希望加深和重要的人的链接,我们需要为双方制造出更多有积极情绪的瞬间,此时我们和对方的关系就会更为深入和紧密。
积极情绪还能产生正面循环,进一步加深这些正面效果。Fredrickson教授和Thomas Joiner教授发现,生活中体验更多积极情绪的人:
可以用更开明的方式应对问题;
能用更高的角度看待困境;
并想出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
而这都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可能,最终又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积极情绪水平。
02、认识积极情绪
提到积极情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快乐”,但Fredrickson认为“快乐”是个过于笼统的词汇,不能精确地描绘出人们的感觉。
根据研究,她找到十种人们最常感受到的积极情绪形式:按照人们所反馈的感受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1喜悦(joy)
2感激(gratitude)
3宁静(serenity)
4兴趣(interesting)
5希望(hope)
6自豪(pride)
7逗趣(amusement)
8激励(inspiration)
9敬畏(awe)
10爱(love)
先为大家介绍前五种。
a. 喜悦
Fredrickson教授认为,当我们感受到喜悦时,我们一般处于这样的情形下:一切按照预定的方式发展,结果符合我们的期待,甚至比我们所期待的要更好。例如,和恋人约好去一处地方约会,提前五分钟到,却发现恋人已经等在那里冲你微笑;和好友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饭菜,并如我们所想地聊了许多有趣的事,等等。
喜悦是一种轻快而明亮的感觉,当我们感到喜悦,我们会感到浑身轻松,甚至周围的事物看起来也更生动、顺眼,我们可能会想加入他人的谈话、对接下来的事跃跃欲试。
b. 感激
当我们意识到他人对我们的付出,我们会体验到感激。比如吃完饭后,伴侣主动承担了洗碗的工作;小摊老板往袋子里多放了一块肉;等等。有时我们感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感受到某种事物带给我们益处。比如健康的身体、幸运的际遇、我们爱着的人都还活着等等。当我们赞赏人、事、物的可贵,感激就出现了。
感激会带给我们“想要付出回报”的冲动,我们会希望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做点好事,也可能会想通过帮助其他人来把自己受过的恩惠传递出去。感激和“亏欠”是不同的,“亏欠”会强迫我们,让我们觉得必须回报,否则就会不安、自责,而且处于亏欠中的人往往会选择吝惜的方式给予回报——精确地计算怎样的回报是“刚好”的;但感激让我们由衷、自发地给予赞赏和回馈。
c. 宁静
宁静是一种绵柔、低调、放松版本的喜悦,通常发生在感觉深处安全而美好的环境中。是在经过了漫长的一天,放下手中工作时长长叹了口气的感觉;是手里拿着书阅读,腿上还窝了一只猫时的感觉;是早上醒来,听见风拂过树叶发出响声,而被窝温暖又干燥时的感觉。Fredrickson教授把宁静称作夕阳余晖式的情绪,低调而绵长。宁静会让人们更加需要沉浸在当下,去品味当前的感受。
d. 兴趣
兴趣是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被一些新颖的人、事、物吸引了注意力时感受到的情绪。我们会被兴趣牵引着,去探索、尝试,去消除神秘、了解更多。兴趣可能出现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当我们发现有一家新的饭店开业,我们想试试看它的味道;当我们阅读一本充满了新观点的书时,我们也会大感兴趣,想把新知识吸纳进来,和先前作比照。
e. 希望
相比平淡的日常,往往在事情发展对我们不利或者存在不确定性时,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希望。希望的核心是我们相信事情能好转、好事有可能发生的信念和愿望。即使找工作不顺利、考试失手、身体检查发现了异样,希望仍然让我们隐隐相信:不论现在如何,事情变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即使找工作不顺利、考试失手、身体检查发现了异样,希望仍然让我们隐隐相信:不论现在如何,事情变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类的大脑功能,让我们拥有了看向未来的能力。但也是因此,让我们也会为尚未发生的灾难而焦虑。如果没有希望,我们就可能被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淹没。因为相信未来还有可能是好的,我们才愿意继续生存下去。
03、如何增加积极情绪?
如果你感到生活中缺乏积极情绪,那么有一条好消息是:积极情绪可以被创造。而让生活中充满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是有意识地将积极情绪插入到生活的不同方面里。
a. 了解我们的积极率
想要了解自己的积极率,可以做一做“积极情绪自我测验”(见图2)来检测你当前的积极率。(p.142)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无需太关注单日的积极率,不用强求每天都要超过3:1,因为情绪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变化和波动。只要一段时间内、总体而言有足够的积极情绪即可,建议记录一段时间的积极率再做计算。
b. 有意识地关注积极的事物
对处于消极状态下的人们而言,消极事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结果使得人们更加坚信“生活是痛苦的”。而这时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记住和看到生活中积极的部分。我们可以做一本“积极生活日记”。
此外,长期坚持记录生活中的积极感受,能够帮我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长此以往,我们会明白哪些事件能让我们感到更舒服,可以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多做这类事,增加积极情绪在生活中的比重。
c. 想象你实现了心愿的样子
试着想象一下自己的未来:先想想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并非常详细地将它形象化。研究发现,仅仅通过经常想象自己梦想成真,就会让人有更稳定的积极情绪体验。
尽管还不清楚想象/形象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样的,但确定的是,它能让我们将自己的目标和动机与心愿相匹配,在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和心愿有关的、能促成我们梦想实现的资源和内容。
d. 减少某些制约我们的思维习惯
我们的一些思维习惯阻止了我们感受积极情绪。比如,在感到积极情绪时,我们可能会强烈地试图抓住它,希望它留得久一些。然而这种做法恰恰导致相反的结果:不是削弱积极情绪,就是制造了焦虑感。我们可以做的是练习对情绪的接纳:顺其自然地对待积极情绪,不带评判地观察它、感受它、任它离开和回来。
此外,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是,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并没有积极的感受,不必试图伪装它,比如如果你感到悲伤,不必强颜欢笑。否则我们会对自己的情绪困惑,搞不清楚到底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清楚什么是积极的情绪”,因为Ta平日里感受到的所谓“喜悦”,只是对痛苦的掩饰。假装开心久了,就忘了什么是真的开心。
最后想提醒大家,如果你感到消极的情绪已经很难自我调节,似乎丧失了感受积极情绪的能力,那么,也许你需要考虑一下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因为这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表现。
祝大家天天有好心情!
作者:隋真
编辑: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