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张籍完整版,凉州词14首完整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8 10:53:06

导语: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面对着唐朝边疆危机频发、社会矛盾加剧的复杂局面。安史之乱(755年至763年)后,原本强大的唐帝国元气大伤,国力逐渐衰微,尤其在西北边境地区,朝廷的控制力严重削弱,给了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可乘之机。

凉州词张籍完整版,凉州词14首完整版(1)

吐蕃族正是在此背景下,趁唐朝内乱未平、边防空虚之际,大规模扩张其军事力量,向东侵占了包括凉州在内的多个州镇。凉州,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从八世纪后期直至九世纪中叶,吐蕃的占领持续了很长时间,造成了唐朝西北边疆长期动荡不安的局面。

张籍作为一位深具家国情怀的文人墨客,亲身经历了这一段艰难岁月,对边疆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现状感触颇深。他在目睹了凉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沧桑变化后,满怀忧虑与悲悯,挥笔写下了《凉州词三首》。这组诗生动描绘了边城的凄凉景象,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荒芜与寂寞,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深切期盼。其中,“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等诗句,既体现了边疆特有的风情画卷,又寓含了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边将虽享有朝廷恩泽却无力收复失地的无奈与批评,寄寓了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深深忧虑。

凉州词张籍完整版,凉州词14首完整版(2)

《凉州词三首》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鉴赏

《凉州词》作为唐代乐府诗题,承载着西北边陲的独特风貌与战事风云,众多唐代诗人以此为调抒发边塞之情。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室内部虚弱,大举进犯,攻占了唐王朝西北的凉州及周边数十州镇,对该地区实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面对此种严峻形势,诗人张籍痛感国事之艰,民生之苦,遂创作了《凉州词三首》,从三个不同角度——边城的荒凉残破、边疆战事的频繁与残酷以及边将的贪腐无能,深刻揭示了边城生活的苦难境况,并传达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深深忧虑与急切呼唤。

首篇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示了边城暮雨连绵、芦笋新绿的春季图景,但其中蕴含的是哀婉而非生机。诗人特意选取阴雨天气和季节反差,寓情于景,映射边城因战乱而不宁的现实生活。诗人巧妙运用“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叙事,象征着商业交流的停滞,通过对昔日商贸繁盛的怀旧与对现状的对比,强烈寄托了渴望收复失地、恢复边疆稳定繁荣的愿望。

凉州词张籍完整版,凉州词14首完整版(3)

而在第三首诗中,张籍更进一步指出边城长期沦陷的根本原因在于边将的腐败无能与失职。他借凤林关内的荒凉场景,揭示了吐蕃占领长达六十年所带来的深重破坏。边将虽身受皇恩,但却消极怠惰,无人提及收复凉州之事,这一对比强烈抨击了边将忘恩负义、苟且偷安的丑陋嘴脸。诗人以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揭示边疆长期失陷的社会背景和直接批判边将的渎职行为,强化了诗歌的议论性和批判力度,使得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感染力,而且充满了对时代弊病的深刻反思与鞭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