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武术、气功、道家内丹甚至声乐领域听说“丹田”一词,因为就这些领域来说认识“丹田”至关重要,那么“丹田”到底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
有人说它就是小腹,也有说就是脐下三寸。就解剖学来说并没有这个器官,因为你把肚子剖开也找不到他的所在。严格来说丹田不是一个地方,因为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之分。不管怎么样丹田看起来就是一种感觉,至于如何把气放到这个位置,就更是难以捉摸。
丹田,原本是道家内丹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因为吐纳导引以丹田为主,所以把丹田看作练制灵丹妙药的“丹炉”
上丹田在督脉印堂之处,又叫“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一般认为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处,就是脐下三寸处。
一般常说的“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指的就是下丹田。古人把丹田看作是储藏精气神三宝的地方,所以就有“性命之根本”的说法,《难经.六十六难》里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又说:“脐下动气者,人之生命也。”也就是说丹田是生命的大本营,是气的工厂和仓库,是人体全身“气”的营运供应中心。
人身有两大循环系统:一是血,一是气。对于血来说,心脏可以称为血海,所有大血管的源头都在心脏,将血液送往全身;就气而言,所有的经脉直接或间接都与丹田有关,气由丹田送往全身,所以丹田所处的位置又称为“气海”,简单的理解就是心脏是血的泵,丹田则是气的泵。
气沉丹田也不是单纯的指把气吸到那个位置,因为空气吸进来指到肺部,不可能到达丹田的位置,虽然你用腹式呼吸,看似吸进去气肚子鼓了起来,实际上使肚子鼓起来的不是气,而是内脏,气由嘴巴吸入到肺后,随着肺部储存的气量增大,肺泡增大,挤压了肺部以下的横膈膜,而后挤压内脏下行,直至小腹,所以小腹会鼓起。所以这里的气指的不是空气而是“内气”。
所谓意守丹田,守的是距离肚脐下一寸三分处的那个点,这跟武术家所练的“丹田气”不太一样,武术家在丹田练成的是混元气,混元气好比是“游动的磁场团块”,它不是一点,而是一片。
内丹所指的丹田气是在心息相依的作用下,与体外的能量随时保持联系,而且可以任意指挥。所以,他不单单是靠意念想象,静坐只是意守关元,练丹田气才是真正的意守丹田。道家讲守窍必须静心,但是武术家守丹田气只要分点,心就能掌控,行住坐卧都可以练,甚至在动武、运动之间都可随时补充丹田中的能量。
其实我们只要把“丹”和“田”分开来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以中文字义而言,“丹”字表示为“丸状之物”,比如稻田、麦田,这个田指有稻、麦的片状种植区域,顾名思义丹田就是孕育丹之田。
人为天地所生,那么,人在天地间的定位在哪里?如果以坐标图来看,我们从天上拉一条直线穿过我们头顶进人地里,这是纵坐标;再拉一条横线从我们身体中间穿过,因为肚脐是人身横切面的中点,所以以这条线作为横坐标,纵坐标、横坐标会在肚脐里面的一点交会,而这一点就是人在天地间的定位。
古代医学典籍《东医宝鉴》中指出:“脐者,齐也,言其上下齐,身之半,正谓之脐中也。”人身纵坐标与横坐标的交会点正好在我们肚脐里面(而不是下面)的一寸三分之处,也就是在人身坐标等于零的地方。所以下丹田的准确位置(脐下一寸三分)是肚脐里面,以科学的角度而言,坐标为零表示不会消耗能量,就像是一个黑洞,可以无限吸收、储存能量,内聚成为一个能量中心,因此道家所称的“丹”就是指这个地方,老子讲的“不如守中”,守的也是这个地方。
我们在十字坐标的四周各一寸三分之处再用个方形把它框住,它就成为一个“田”字了,这个田字的上半部叫上丹田,下半部叫下丹田。这个丹田是立体的,纵剖面是田,横剖面也是田,而中脉刚好通过田的中心点,上通灵台接天,下通阴窍接地。
以横剖面来说,十字与口字接触的四个点,分别为任脉、督脉、左脉、右脉通过的地方。通常练功说的气沉丹田,就是气沉下丹田;至于肚脐往下一一寸三分的那一点叫做“关元穴”,一般人所说的“意守丹田”,其实守的是关元穴,因为守窍都是守点,不是守整片。
道家内丹修炼里把修炼丹田看得如此重要的关键就在于, 丹田为“诸经之会”,十二正经脉和奇经八脉均直接或间接会合于此。 让内气反复汇合回归,养育于丹田之中,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复命归根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