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通造句五年级,水泄不通造句子一年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12:14:46

全文共3488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1981年7月23日下午2时,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连好多天没有下雨了,田里的庄稼眼看快要蔫了。

丹徒县三山公社张巷大队一处水塘边,一台灌溉机正在紧张地作业。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声,塘水顺着长长的橡皮水管,欢快地流向田间。几名戴着草帽的村民,打着赤膊,肩头搭着毛巾,躲在几棵老槐树下,一边抽着烟,一边聊着天。此起彼伏的蝉鸣,应和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吵得人格外烦躁。

“这是什么鬼天!”不知是谁,恨恨地嘀咕了一声。可是话音未落,就被一声惊叫给盖了过去。

“快瞧,那是什么?”

顺着这声惊叫,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水塘。塘里的水已被抽了一小半,水面上露出一小截光溜溜的物件,看上去像是什么牲口的大腿。迎着刺眼的烈日,直愣愣地竖在那里,瘆兮兮的。

有个胆大的小伙子凑到塘边,近前一瞧。没错,是牛腿!那半截牛腿许是浸泡了些时日了,浮肿泛白,脚趾脱落,瞧着不禁让人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谁家的耕牛,怎么淹死在塘里了?小伙子皱着眉,返回老槐树下。斜倚在树干上,从裤兜里摸索出一根烟,划拉着火柴点燃。

灌溉机像是一头不知疲倦的怪兽,高速运转着。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塘里的水位不断下降。

抽了两根烟后,小伙子的目光不经意再次投向水塘。那半截牛腿几乎和身体一起,快要全部露出水面了。只是一瞥之间,小伙子的眼神里流露出难以名状的惊悚——隐隐约约间,牛腿上似乎缠绕着绳子,绑着石块!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一起瞧了过去。一个个眼神里透着惶恐,心怦怦跳得厉害。

这哪里是牛腿!分明是一具遇害的尸体!

1、无名女尸

“县公安局吗?我们这儿发现一具无名尸体!”丹徒县公安局值班室的电话声此起彼伏,群众的报警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丹徒县公安局位于镇江市劳动路上的丹徒县政法大院内。除了县公安局,政法大院内还有县检察院和县法院。县公安局办公用房原本是承庆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南宋,明朝重修。1984年,劳动路拓宽改造之后更名为中山西路,承庆寺随之被拆除,丹徒县公安局这才在原址建起了新楼。

接到群众报警,整个政法大院的空气骤然变得异常紧张。县公安局谢有寿副局长立即抽调20多名公安干警,由刑警队队长窦长源率领,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镇江地区公安处侦技人员也陆续赶到现场。“7·23凶*案”专案组,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案件的侦破。

张巷大队位于三山公社的西边。窦长源带领刑侦民警赶到现场时,水塘边人山人海,已几乎围得水泄不通。

水塘里的尸体一丝不挂,身上绑着结结实实的大石块。沉尸的地点,距离北埂6.2米,距离西埂6米。尸体在水塘里浸泡得太久,已经高度腐烂,不仅脚趾脱落,甚至头肢出现分离。仅凭肉眼,受害者究竟是男是女,根本无法分辨。

水泄不通造句五年级,水泄不通造句子一年级(1)

刚刚还是烈日当空,此时天色陡变,飘起了蒙蒙细雨。整座水塘,立时氤氲起一层凄楚吊诡的味道。

窦长源让民警们从附近村民家里找来一只大圆扁。瞿国民、邵连根等七八个民警脱衣卷裤,跳进水塘。踏着塘底的淤泥,缓步走向尸体。一时间,腐臭味扑鼻而来,熏得人直想呕吐。

尸体被小心翼翼地抬起,移放在大圆扁上。民警们七手八脚,将圆扁抬上岸埂。随后,尸体被呼啸而去的运尸车拉到了火葬场停尸室,等待法医的检验。

水塘边围观的群众并没有散去。这起突如其来的凶*案,如乍起之风,搅乱了这个偏远小村落日复一日的平静。大家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围聚塘边讨论案情的民警身上。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水塘里的这具尸体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谜团。

死者部分残骸已脱落在塘里。经过周密的讨论,窦长源在现场当机立断,将低浅的塘水全部抽干,对水塘来一次全面清理。一方面,以便打捞残骸;另一方面,尝试着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遗留在现场的物证,为下一步破案寻找突破口。

灌溉机的马达声又一次在塘边响起。不多久,塘水被抽干,塘底污黑的淤泥伴着阵阵恶臭,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瞿国民、邵连根、冷奇芳、丁业志等21名刑侦民警二话不说,跳进水塘,分块包干,争分夺秒地忙碌起来。

大家如同沙里淘金,仔仔细细地用手捏泥,一丝不苟地用筛滤泥,唯恐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知何时,蒙蒙细雨停住了,天光再次放晴。盛夏的太阳已是够辣,加上一群人挤在塘底,四面不通风,更是闷热交加。不多一会儿,大家早已是汗流浃背,可是没有一个人埋怨叫苦。他们只是想着,能多找到一份证据,就能早一天破案,早一天为死者沉冤昭雪。

就这样,大家在塘底的淤泥里忙活了整整两天,死者脱落的遗骸得以全部打捞出塘。

火葬场停尸室里,来自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公安局以及镇江地区公安处的8名法医,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同样一刻没有停歇,全力以赴地投入这具无名腐尸的解剖检验。

经过紧张的工作和科学的研究探讨,法医在最终的解剖检验记录上这样写道:

尸体已高度腐败,从外生殖器判断,系一具女尸。颈椎第四、五关节自然脱落,从而头部与躯干分离;头皮、头发脱落,部分深层肌肉与骨骸分离,大部已呈石灰状、石蜡化;右手臂关节自然脱落,肢体分离;手指、脚趾骨脱落;头颅及各部主要骨骼无损伤,无骨折。死亡时间在半年以上,一年左右。根据牙齿磨损、骨骼发育等情况推断,死者年龄在30岁左右,至小不低于25岁,最大不超过35岁。身高1.6米左右。

尸体颈部和双臂绑着长8.33米的深蓝色二股14经细塑料栽秧绳,拴扣在一块9.8斤重的长方形小石头上;尸体的腰部及两腿,用长6.15米三股粗麻绳捆绑住,打上结后拴扣在两块大小各重71斤、69斤的大石块上。绳索及尸体上附着有大量水草。

案发现场位于三山公社张巷、陆村大队,以及西麓公社白露大队的交界处。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农田、土岗、河沟。现场东边距镇宝公路4里,西边离镇丹公路也有4里之遥。四面前不着村,后不靠店,极是偏僻。

案发的水塘不是很大,面积只有75.5平方米,水深约在3米。这个水塘虽说不大,可是不管雨季还是旱季,塘水却是常年不涸。秘密就在塘底的泉眼上。一年四季,泉眼溢水不绝。每逢旱季,附近的村民都会到塘里取水,以利灌溉。

通往水塘的道路,只有三条几乎被茅草覆盖的乡间小道。若是不熟悉地形的外乡人,轻易不可能找到这儿来。距离水塘最近的村落,是位于西南方的白露大队,直线距离大约600米。

谁能想到,在这偏乡僻塘之中,居然浸泡着一具高度腐烂的无名女尸。如果不是村民恰巧遇旱取水,真不知道会沉冤到何年!

连续几晚,丹徒县公安局简陋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专案组反复讨论案情,研究部署破案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凶手熟悉案发现场地形,知道水塘的深度,应该系当地人,流窜作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女尸身上绑着的绳索,在农村很是普遍。而且凶手采用的打结方式,是村民常用的牛拴结和簸箕结。说明凶手极可能家住农村,职业是农民。

现场村民反映,凶手用来沉尸的大石块,是从距离现场500米之外的村东滚水坝上搬来的。经过江苏省地质局实验室化验,沉尸的小石头是大理石,和西麓公社白露大队一座古桥上的石块材质一样。上溯几十年,当地群众盖房砌屋,修路造桥,都使用这种石料。石料是从附近山上取来的,村民们称为“麻石”。

村东滚水坝距离白露大队100米。既然沉尸的大石块、小石头都来自白露大队,凶手会不会就在就个村落呢?

三块石头总重量149.8斤,加上尸重,凶手如果想一次性移尸,难度很大,几乎没有可能。分析来看,凶手极可能是青壮年,在现场附近往返多次,当然也不能排除多人作案,或是另有帮凶。凶手*人手段如此残忍隐蔽,说明其人心狠手辣,胆大狡猾,很可能曾有流氓、赌博、盗窃等违法犯罪前科。

确认死者身份,无疑是当务之急!案发后,侦查民警在三山公社、西麓公社、丹徒县以及镇江市范围内,利用有线广播,全面排查尸源。可是一连几天,没有家属前来认尸。

死者会不会是外地人?既然被剥光衣服沉尸匿迹,那么死者生前肯定在当地出现过,可能会留下什么线索。

围绕尸源,围绕嫌疑人,谢有寿当机立断,决定开展大面积排查。他将排查范围划定在现场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三山公社、西麓公社、上党公社,以及镇江市南郊的几个大队。地处现场中心的张巷、白露、陆村这三个大队,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

专案组对死者进行了画像:年龄25-35岁,身高1.6米左右,体胖,短发,失踪时间在1980年暮春至1981年入夏之间,失踪前曾经外出。同时对凶手进行了画像:青壮年,品行不端,时出时归,喜欢接触外地妇女。

人海茫茫,犹如大海捞针。仅凭这面目模糊不清的画像,能顺利锁定尸源,抓获凶手吗?20多名排查民警冒着酷暑,一次次穿行在阡陌纵横的乡间小道上。

决不能让死者蒙冤不白!这是他们的共同信念。

来自平安镇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