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你还知道哪些值得读的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20:51:18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追风筝的人》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会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他总是愿意跟随在你的左右,甚至可以为你去做任何事情。

对于富家少爷阿米尔来讲,比他小一岁的仆人哈桑就是这样一个忠诚又善良的玩伴。

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展开的,读完这个故事,你也许会为卑微又善良的哈桑流下眼泪,也许会为胆小又懦弱的阿米尔感到愤怒羞耻,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个故事当中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

有些过去犯下的错误,真的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和救赎。

人生于世,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但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却寥寥无几。

阿米尔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哈桑,在善良朴实的哈桑眼里,没有等级区分,没有种族歧视,他的眼里只有阿米尔,那个可以让他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一切的唯一朋友。

我们同样会遇到很多个可以决定人生走向的重大抉择时刻,选择不同,就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生,等待我们的可能是喜剧,但也可能是悲剧。

希望在每一个这样的重要抉择面前,我们能遵从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公正,让放风筝的人和追风筝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04

《我在北京送快递》

有哪些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你还知道哪些值得读的书(5)

这本书能登上“豆瓣2023年度十大图书”的榜首位置是有原因的,作者胡安焉的文字里没有成熟作家的写作套路,内容均是他过往人生中的真实经历,朴素、真诚、丰盈、有趣,又不乏形而上的深度思考。

书中介绍了作者在进入社会后十年里的大约十几段工作经历,他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大小城市,干过的工种也复杂多样,比如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收银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导购、加油站加油工,甚至还有过烤面包、卖雪糕、摆地摊、卖熟食、开网店等诸多经历,每一份工作都给了他不同的体会,甚至教会了他不同的处世之道。但胡安焉身上更可贵的是他的自知、自洽、自省,他深知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他一直热爱读书写作,即便在周围同事不看好的情况之下,依然坚持着内心里的那份热爱;他虽老实沉闷,但总能理性地看清很多问题,孰是孰非,他心里都非常清楚。

胡安焉在书的最后留了一段话,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他说:

事实上,今天我对自己所有的打工经历,只怀有感激和怀念,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忿——我承认曾经有过,但已经全部放下了。因为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想,不管我们身处哪一个位置,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我们终将要学会和这个世界、他人以及自己和解,热爱和仇恨,往往是我们对客观存在的两种反应,我们也许会仇恨,但别忘了,我们其实也有选择去热爱的余地。

05

《最好的告别》

有哪些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你还知道哪些值得读的书(6)

生老病死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会去思考,但可能又会极力去回避的话题,因为太沉重了,大家还是都喜欢聊一些更轻松的话题。但有些事情的确又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比如人终有一死,只是时间的问题。阅读《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理解生老病死,接纳生老病死,对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规划和安排。

这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位医生,他从一个医生的视角,就结合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对衰老、疾病和死亡这三个话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最后的部分又反思了生的意义,也就是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生时愉悦,死时坦然。

在衰老、疾病以及死亡面前,我们或许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依然有不让自己和家人后悔的权利,那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去做更多合理的选择。

对于父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父母身体还硬朗的阶段做什么?在父母身体开始变差的时候做什么?在父母大限将至的时候做什么?我们需要给自己机会,去和他们做最好的告别。

对于自己,人生应该怎么规划?去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去为家人和朋友做什么事情?去为社会和国家做什么贡献?是选择庸庸碌碌地消磨时光,还是选择斗志昂扬地努力奋斗?

我相信,在阅读完这本《最好的告别》之后,你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06

《曾国藩传》

有哪些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你还知道哪些值得读的书(7)

曾国藩的出身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很高的智商和天赋,甚至在智商上面还要比普通人略低一些,完全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在晚清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中,也是天赋最差的一个,但曾国藩却成为了成就最高的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誉为大清王朝的“中兴第一名臣”。那么,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智商平庸的“屌-丝”逆袭到成为“古今完人”的呢?

人一生的通常会有三次觉醒:

第一次:见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局限,开始自我审视和反省。

第二次:见天地。洞察了世界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

第三次:见众生。看透了人性的真相,学会了用人,布大局。

这一次,曾国藩便是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觉醒,同时也打通了自己的科举之路,从此开始步步高中。

道光十三年(1833),他又一次踏上了科举之路。这一次,他中了,成了秀才。

此后,曾国藩又在24岁中了举人(湖南省第36名),在28岁中进士,一路高歌猛进,为日后的仕途生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习惯了被教育找方法,找技巧,要聪明,但曾国藩却反其道而行,既然自己笨,便跟笨死磕到底,用笨方法去学到底。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比较强;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正是凭借这样的“笨”方法,曾国藩不论是在科举道路上,还是后来的仕途道路上,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即便晚清时期人才济济,论成就也都不如天赋平庸的曾国藩高。

07

《微尘》

有哪些非常值得一看的书,你还知道哪些值得读的书(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