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污染防治要避免被传统思路锁定。环境污染防治要避免传统思路,不能“穿老鞋、走老路”,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传统防治技术思路是,将污染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现在我们要进行思路到技术、政策和制度上的创新。现在看来,垃圾处理成本越来越低。当然,我们还要避免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每块治理都要投钱,如果我们把这个产业链连起来变成一个产品,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思路了。同时,还要有“水处理概念厂”,减少药物投放量和能源消耗。以后,还可以把水处理厂作为一个景观,让大家旅游参观。
第二,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可以在城市中,也可以在工业生产中。生态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紧凑城市、可持续城市;从建筑物角度来看还有很多认证,比如绿色认证、LED认证等指标体系。从工业上看,生态设计主要是解决减材、去毒、降碳问题:一是减少材料利用,二是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利用,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有很多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基础能源,出现了蒸汽机、印刷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能源是电力,制造的核心是内燃机,出现了电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能源是新能源,出现了3D打印、物联网。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立大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基础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要什么、推进什么、解决什么。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家已经明确,那么做什么、怎么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现在,一些电商把农村和城市有机衔接起来,做有机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溯源,这对生态产品消费非常有意义,也能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第四,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污泥产生沼气等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垃圾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河道清淤等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前面讲到,应该把供水、排水、水处理、中水利用、城市防洪、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因素都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还能形成产品,形成产品以后就能挣钱。循环经济是生产产品的,这样就可以花更少的钱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点,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这是民生问题,也是未来非常需要的事情。
第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环境是公共产品,当然需要政府。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监督检查等。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推动经济转型,研发技术,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当然,企业建在什么地方有它的经济规律。企业布局一般是靠原料、靠市场、靠企业。比如,矿产资源多的地方就能发展成资源型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很多城市建设了钢厂,钢材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余热可以用于职工洗浴、供暖等。一个企业的原料可能是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而它的产品可能也不是终端消费品,于是企业之间就形成了企业集群,企业靠在一起进入园区,可以减少中间产品的运输,减少交易成本。与此相关的,在区域经济中还有一个概念叫“梯度发展”。有很多产品不能进行远程运输,特别是水泥、建材等。现在,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没有办法运输出来,也是因为运输成本太高。这是“梯度发展”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第六,形成生态文化与绿色消费风尚。前面说到政府、企业,当然还有公众。公众有两个问题:一是社会氛围,其中包括生态文化,比如节约、垃圾分类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二是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在穿衣、饮食、居住、出行、旅游、物品使用上有节约意识,要有绿色消费意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两部分内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意识,成为我们的行为自觉,也是生态自觉。
今天我主要讲了如何长期、持续、深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部分讲了什么是生态文明;第二部分讲了生态文明推进的重点,核心是两大块内容,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第三部分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地做,就是抓住本质;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地做,就是久久为功;重复的事情要创新地做,就是推陈出新;创新的事情要用心地做,这样才能一枝独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永续发展。永续发展涉及资源、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资源和环境属于自然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支柱,要协调好这些关系。
作者: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周宏春: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