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明治维新正式开启,它改变了日本,也参与修改了中国的百年国运。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正式“脱亚入欧”位列世界强国,而失败的中国则将日本作为努力学习的对象,追赶了百年。
1891年,日本全境的铁路已超过3300公里……相比之下,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铁路竟只有日本的1/9。从修铁路这一事项就可以观察到,中日百年之国运异途,显非天数,而尽为人算。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0月23日,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日。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明治维新正式开启,它改变了日本,也参与修改了中国的百年国运。
当年,欧洲列强用船坚炮利,给中国和日本出了一道共同的难题:如何自强?
1864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给出了中国式的解题思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大体意思,只要拥有西方的先进装备,中国就能自强。
李鸿章的看法,7年后被日本否决。
1871年,日本使节团花了22个月时间,出访欧美共计12个国家。经过考察,他们得出了结论:“用西方的技术 东方的道德来实行近代化,是走不通的。”
两套不同的解题思路,迎来了两场完全不同的近代化运动——注重“配套软装”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注重“推倒重建”的日本明治维新——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展开。
最终结果,地球人都知道。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正式“脱亚入欧”位列世界强国,而失败的中国则将日本作为努力学习的对象,追赶了百年。
201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随后,两者GDP上的差距持续拉大,于是有人开始问:中国还能向日本学习些什么?
大部分答案是“借鉴”。
我们几乎已经走完了日本式的成功道路,目前已经到了暴露日本式问题的阶段。所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日本在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对此,小巴想的则是另一件事。
前不久,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诺贝尔奖颁奖,世界再度看到了日本的身影。这已是最近的18年来日本人第18次拿奖。
一年一次,次次不落,细思恐极。
《日本真相:诺贝尔、菊与刀》写道:“每一个诺奖得主的背后,就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
往具体了看,它们分别是半导体芯片、光学、超级计算机、超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顶尖精密仪器、全球碳纤维等。
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荣获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每看到一个产业,小巴就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国要么没有,要么仍处于低端。
没错,日本的GDP常年停留在1994年,而若以“诺贝尔”替代GDP进行考察,中国又在哪一年?
百年前,德国首相俾斯麦对日本和中国两位解题的同学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期中考察”,在接待了来自两国的使节后,他看到的是:“日本来欧洲,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
为此,他预言:日本将在竞争中胜出。
对比当下,关于“彻底”这件事,中国似乎依旧没有吸取教训。
为此,小巴请来了专门研究日本的专家,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你当年的明治维新,以及对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