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6:26:01

原标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其要义在于一个“更”字:更高、更有效、更好;其核心在于探索形成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相互增进的中国方案。

任何社会,都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效率问题;二是如何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这是公平问题。效率关注“做蛋糕”:如何通过集聚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来做大“蛋糕”,提升资源配置有效性,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公平关注“分蛋糕”:如何从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维度来分好“蛋糕”,保障社会分配的价值性,践行激励相容,使人们感受到更好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无论是“做蛋糕”,还是“分蛋糕”,以及二者的更好相互促进,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文明根性。

市场增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效率方案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命题之一。经济运行中,人们把政府称为“看得见的手”,把市场称为“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价格市场信息的有效利用,引导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去。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的回答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了能否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市场登台的序幕。改革开放市场化进程的逻辑起点是计划经济,市场虽然不能说是空白,但也是极其弱小的。所以,培育市场体系成长是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这不同于西方国家从自然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历程。我们没有什么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所以,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必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进程中,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市场增进: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弥补市场失灵。正是通过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各类要素得到合理的市场估价,各类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力才可能得到释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政府增进市场功能的历史,造就了“中国奇迹”。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应该握手。政府与市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这一认识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判断,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同互补论,告诉我们,没有市场或市场弱小时,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能管的,让市场管;市场失灵时,市场不能管的,政府管;政府失灵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市场管。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互为一体的。这一重大判断,是中国基于国情、世情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效率路径,是由“中国奇迹”迈向新时代“新的更大奇迹”的效率支撑。

当前,进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夯实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是关键环节之一。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前提下,倡导“竞争中性”理念:一切市场主体,不论所有制属性,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遵循相同的游戏规则。把倡导“竞争中性”提升为市场主体制度的基础理念,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助力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保障,夯实并壮大从“中国奇迹”迈向“新的更大奇迹”的微观经济基础。

协调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方案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使效率与公平相互增进的发展理念。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7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更多偏向效率问题;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更多偏向公平问题。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就会领悟: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撑。**多次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可见,协调发展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必须成为发展的内生特点。2018年10月23日,**视察广东省清远市时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可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享发展,必须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注重的是效率;再分配,注重的是公平;三次分配,注重的是大爱无疆。这一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效率与公平更好相互促进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鼓励勤劳创新,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文明根性:效率与公平更好相互促进的中国方案

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初次分配体现“天道酬勤”,强调的是有效市场;再分配体现了“一断于法”,强调的是有为政府;三次分配体现了“德治”“仁治”,强调的是社会秩序。

如果放宽历史的视野,我们更能看到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的文明根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有着深远而又深邃的文明根性。回望历史,中国之治,谋求政府与市场握手;直面现实,经济治理,追寻效率与公平动态平衡。环顾全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效率与公平、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辩证关系,都能在中国转化成相得益彰的兼容、相向而行的合力。由此可见,这一文明根性的核心要义是包容发展。

中华文明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谋求共生与发展。崇尚包容之道,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核心要义,更是中国之治的理念支撑。我们所强调的包容发展与文化自信,并非基于狭隘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是来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普适性和世界性。

(刘金山,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南方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