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汉王朝鼎盛的时候,“金铜仙人”曾经被供奉在皇宫里。
后来汉朝亡了,“金铜仙人”因为被人拆走,必须辞别汉庭而流泪。*借这个典故,表达对民国走向末路的哀悼。
回想当初,孙中山先生经过11次革命才成功推翻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一开始国民党也说要为民请命,造福中国。国共两党也曾经精诚合作,一起办过黄埔军校,一起北伐。
蒋介石曾经还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学习,后来蒋经国还在加入了苏联共产党。那个时候的民国,看起来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
谁知道后来的蒋介石背叛了革命,中国又开始四分五裂。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后,民国轰然倒塌,让亲眼见证过它的兴亡历史的人,怎能不伤感呢?
老天爷如果有人类的感情,也会为此衰老吧?但是五百年沧海变成桑田,是正常的历史自然规律。腐朽没落的政权被进步的新政权取代,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首诗问世以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发表,反而是被*扔进了废纸篓。后来被*的秘书田家英捡起来收藏,直到1963年经*的同意后才发表。
二、*最后一首战争诗这首诗是*军旅生涯中写下的最后一首诗,也是最后一首战争诗。因为写下这首诗的当年十月,新中国就成立了。
回顾历史,从1927年*写下第一首军旅词《西江月·秋收起义》算起,到这首一九四九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问世,中间经过了22年。
在这22年中,*写下的多首军旅诗词,大部分都是在马背上写就的。最早写《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和反“围剿”的几首诗词,都只着眼于具体的战场与战争环境。
进入三十年代的中后期以后,*在着眼战场的同时,也会写一些风景诗词,比如《菩萨蛮·大柏地》和《沁园春·雪》。
不过其中正面提到*的军事战略思想与历史兴亡观的诗歌,大概只有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号称有四百万人,解放军充其量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多一点。比起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的兵力对比,还要来得悬殊。
不过楚汉战争打到后来,刘邦的兵力却逐渐超过了项羽,这都是因为项羽不得民心,而当时的国民党也属于这种情况。
“鸿沟之盟”过后,张良劝刘邦趁对方疲惫的时候发动攻击,因此一举安定了天下。《资治通鉴》评价项羽这个人,总是在不该有仁慈的时候表现出仁慈。
项羽明明有机会*掉刘邦,却偏偏要放走他,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把这两个典故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就了一个名句,值得后来的军事战略家们时刻警惕。
结语*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题写诗,却不描写作战的过程,只是以钟山风雨来临前的气氛渲染“百万雄军”渡江的场景。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里面很多农民武装,枪械、弹药都很稀缺。想要一次性武装起百万兵马,一起去攻打一个大城市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到了1949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这就说明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解放军百万雄师威武雄壮地渡过了长江天险,兵临南京城下,都不用开打,国民党官邸里面的人就已经跑得一干二净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那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的问题上,吸取了两千千多年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