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又有一些家长陷入了焦虑之中,一位宝妈苦恼地对我说:“我家孩子脑瓜挺好使的,就是学*得靠我催,在我的催促下,该做的作业都做了,该背的都背了,为啥成绩总上不去呢?”
“孩子脑瓜挺好使的,为啥成绩总不行呢?”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虑,其实,智商与学习成绩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决定学习成绩的除了智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学习态度。
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处于平均水平,所以差异就体现在学习态度上。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下或者迫于压力下会学习,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是在被动地应付差事,糊弄家长,对付老师,缺乏了主观能动性,消极被动地应对,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
John.C.Maxwell曾写过一本书叫《态度》,在该书的第一章有这样几个公式:
一流的智商 糟糕的态度=很差的成绩
一流的智商 坏的态度=一般的成绩
一流的智商 一般的态度=良好的成绩
一流的智商 好的态度=优秀的成绩
作者的观点很鲜明,好的态度不能确保你成功,但不好的态度注定你会失败。
据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决于他的态度,而只有15%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和业务知识。
由此可见,态度在人们做事的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态度端正的人,做事会更积极,遇到困难会积极想办法解决,态度不端正的人,会消极地做事,遇到困难便会打退堂鼓。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习。那么,好的学习态度该怎么养出来呢?
一、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你作业做了吗?”
“这么晚了还不写作业,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为啥总得让我催啊,能不能自觉点?”
……
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经常有人对我们说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有一种不信任、被审判的感觉?有的孩子在父母训斥、催促后,会反驳家长,结果就会招来家长又一轮的批判。
“你还怪我催,你要是主动写作业,我催什么催啊?”
“我不管你,你连作业都写不完,上学都得迟到。”
“就因为你总是拖拖拉拉,做事不认真,我才说你,怎么又成了我的错?我好心提醒你。”
……
最终的结果不是孩子更加叛逆,就是消极怠工了。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在一所小学的1—6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给老师一个名单,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八个月后,名单上的这些学生成绩果然进步了,老师也给了他们很好的品行评语。
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些普通的学生为何有这么大的进步,我认为不是老师对孩子的美好期待起了作用,而是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就像老师在对待好学生与对待差等生的态度肯定是不同的,而这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会造成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