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曲调清新优美,
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本期介绍的沪剧大家是
汪蝉娟
今天带来
涓涓溪边水 蝉鸣浦江音“汪蝉娟”(五)
音频最后请欣赏沪剧《南方来信》选段:新仇旧恨暖胸脯(汪蝉娟 汪秀英)
汪蝉娟总说自己天赋并不好,能在观众中有一点小名气,主要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更离不开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教诲。
汪蝉娟非常崇拜京剧大师盖叫天,曾多次登门拜访,对盖老的品行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最珍贵的是盖老的《粉墨春秋——盖叫天的艺术生涯》一书,令她视作珍品。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她,字里行间呈现出盖老的艺术魅力和惊人的毅力,让她深受教诲,茅塞顿开。要成为一名好演员,必须向前辈老师学习,盖老的孜孜教诲成了蝉娟人生的目标。
汪蝉娟《门不当户不对》剧照(1962年)
汪蝉娟曾看过盖老练功,一日数次,从不间断。在上海东湖路盖老的住宅里摆放着许许多多人物或鸟兽的雕塑,盖老每天欣赏这些摆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素材与灵感。有一次,一个师傅来盖老家修电灯,他并不认识盖叫天,看到屋里这么多摆设,就问盖老,你家是不是做古董生意的?弄得老人啼笑皆非。
盖老的孙子张善鸿曾在上海人民沪剧团担任武功老师,并与汪蝉娟等一同去北京。在北京演出时,有一次张善鸿独自在角落里发呆,汪见他有点不高兴,就问他原因。张善鸿告诉汪蝉娟,因为感觉自己胖了,非常担忧,恐怕爷爷责罚。张善鸿的话让汪蝉娟得到启迪,练功要坚持、贵在有恒心。也渐渐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1961年,已经结婚的汪蝉娟除了在剧团认真向老师学习唱腔之外,还去新民京剧团学身段。当时她住在天山,晚上夜戏散场回到家已是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赶到新民京剧团的所在地中国大戏院练功,如此的努力令京剧团的一些演员也十分佩服。汪蝉娟非常崇拜著名武旦阎少泉老师,早上8点练功,汪蝉娟7点45就已经到了,阎老师看出汪蝉娟非常好学,不过也建议她,京剧要从小练功,你已经年龄大了,韧带也紧了,何必吃这些苦呢?再说沪剧演员也没必要练许多身段。汪蝉娟并没有被阎老师的话所劝退动摇,照样每天坚持来京剧团练功,汪蝉娟的行动打动了阎老师,阎老师就开始认真指导她了。跑圆场、练云手、练马鞭等动作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有时候剧团去农村下乡演出,汪蝉娟也不忘练功,将一根自制的马鞭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练,常常被施春轩笑话,说这个姑娘太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汪蝉娟坚信这个道理。
回到长江沪剧团后,汪蝉娟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不甘在艺术上落后。1960年秋,汪蝉娟在《枯木逢春》中饰演妹妹刘辉,在《战斗在敌人心脏》中饰演女特务,在演出中逐渐担任起重要角色。
《黛诺》是汪蝉娟主演的有影响力的大戏之一,此剧原是根据京剧名家关肃霜的京剧本改编而成,丁国斌请来大导演朱端钧的学生王复明来导演的,还请来昆曲传字辈老师来为演员辅导身段,从各方面扶植汪蝉娟。为了唱好戏中一段唱段“山风吹来一阵阵”,汪蝉娟特地请教了著名戏曲音乐家刘如曾先生,刘如曾还请汪蝉娟去他家,亲自为她钢琴伴奏。汪蝉娟不负众望,把一名少数民族的姑娘,塑造得活灵活现。
汪蝉娟 舞台剧照
1963年,汪蝉娟主演的《杨立贝》也是轰动一时,为此,剧团还带着这个戏一路巡演,从湖北黄石、九江、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然后回上海。在黄石演出时,为了突破语言上的障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演出前,赵云鸣关照演员们,念白时尽量用中州韵,方便湖北观众的听觉效果。演出后果然效果非常好,黄石市市长观看后还到后台与演员握手致谢。第二天,《黄石日报》头版头条就刊登了赞扬上海长江沪剧团《杨立贝》的演出,让剧团的演员们无比兴奋。
对汪蝉娟来讲,《南方来信》的演出也使她收获不小。因为此戏原是由师姐汪筱英演出的,汪蝉娟只是B角。由于汪筱英的职务原因非常繁忙,唱了几场后就不唱了,给了汪蝉娟演出的机会。在演唱中,许多唱段汪蝉娟都没作任何改动,沿用汪筱英的唱腔旋律。不过在最后一场中,由于个人嗓音的不同,汪蝉娟觉得需要略微改动一下,为了抒发戏中人此时此刻的悲壮情感,她借鉴了其他地方戏曲以及歌剧的音乐元素,把女主角阿虹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刻画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