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求凰格
谜面一般为上联,谜底为下联,要在下联即谜底的前面加上“对、双、比、齐、合、偶、匹”等字,象凤求凰一样成对成双。如“黄金"(打一画家名),谜面上与“黄金”对偶的是“白石”(当然还有其他,但只有白石前加齐才符合画家名),即“齐白石”。
4、上楼格
即把谜底的末字移作首字,宛如上楼。如“长征”(打一水浒人名),由谜面可切“万里征程”的“万里程”,把“程"字移到首字,即为“程万里”。
下楼格,与之相反,即把谜底的第一字移至末尾,如“慈母弄机杼”(打一昆虫名),意会为“娘纺织”,然后“娘”下楼变为最后一字,即为“纺织娘”。
5、徐妃格
《南史·后妃传》中记有徐妃(名昭佩,就是“徐娘半老"的那个徐妃)的故事,她因梁元帝萧绎瞎了一只眼,故每当元帝要进宫时就半妆等候,元帝见了大怒而去,故谜底是去掉每个字的左或右相同的偏旁(注意,一定是相同的偏旁)后剩下的字的一半,谜底就要恢复去掉的偏旁。如“夜梦肥猪拱门”(打一植物名),字面切“亥兆”,恢复偏旁“木”,即为“核桃”。
6、碎锦格
就是把谜底每个字都拆分成两个或三个字构成谜面,如“众口一词”(打一邮政用品)。“众口一词“可切为“人言个个同”,合成“信筒"二字,即为谜底。
7、梨花格
此格源于唐诗人岑参《白雪歌》里的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此诗意,谜底全为白字。如“不容易湿”(打一历史朝代名),谜底为“南朝”就是“难潮”的白字谐音。
8、丹心格
源自阮籍诗句“丹心失恩泽”,丹心又叫忠正之心,故谜底中间的字是正字,其余皆为白字。如“手拿泥鳅”(一外国城市名),谜面会意为“握太滑”,只有中间一字是正字,余皆白字,故谜底为“渥太华”。
9、粉底格
即谜底最后一字为粉饰后的字,如“纺织厂做广告”(打一社会机构名),意会为“宣传布”,再粉“底”,谜底即为“宣传部"。
10、燕尾格
此格谜底最后二字,就象燕子尾巴一样分开,据谜面切出意思后再把最后两字合并,如“东风不与周郎便”(打一成语),谜面自然联想下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可切为“金屋藏乔女”,最后两字即可合并为“娇”字,故谜底为“金屋藏娇”。
11、虾须格
此格与燕尾格相反,是把谜底的第一字像虾须那样一分为二,制成谜面,如“欲言又止”(打一生活中词汇),由谜面切出“口未道”,前两字是一字分开的,谜底即为“味道”。12、骊珠(探骊)格
此格由典故“庄子探骊得珠”而来,即谜面后不注谜目(谜底提示语),猜时需将谜目与谜底连在一起,目相当于底的一部分。如“优生优育人皆健”,谜底为“壮族”(民族即为谜目)。
13、调尾格
此格谜底为三字,将后面二字互换位置,转意制成谜面,如“东方巨龙已崛起”(打一政治名词),谜面可会意为“中国立”,把后面二字互换位置,即为“中立国”。
14、调首格
此格谜底也为三字,与调尾格相反的是,将谜底三字中的开头二字互换位置制成谜面,如“救死扶伤”(打一交通用语),由谜面意会为“行人道”,再把前二字调序即为“人行道”。
15、素心格
此格源于陶渊明《移居》中诗句“闻多素心人”,素心,心地洁白,即谜底为三字,中间一字是的字,又叫“玉带”、“玉腰”格。如“分外眼红”(打一京剧名),谜面可联想为“仇人一见,分外眼红”即“一见仇”,中间是个白字,应是“一箭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