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永远比真小人更可恨。
一个人带着伪善的面目去做一些道貌岸然的事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恶。
在这里,我们不并不是提倡大家做一个“真小人”,而是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不可心存虚伪狡诈之心。
在生活中,不乏道貌岸然的小人,他们表面上仁义道德,但是实则是虚伪奸诈。
在道家思想中,一直将外在的名利视作于外物,将名利看作是人生的束缚,对此不屑一顾。
当一些人为了所谓这些外物,而让自己陷入伪善和伪君子的行列之中,更让人嗤之以鼻,这种沽名钓誉是背离天道的行径,在道家思想中,以此为深恶痛绝的表现。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施恩于人,却整天念念不忘,并不是出于真心的去布施,就连商人都看不起这样的人,即便是在其他时间无意中说起来,心里都是蔑视他。
在古代,商人是处于一个底层的状态,谈及商人的时候,很多人嗤之以鼻,因为商人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但是在道家看来,当时最被人瞧不起的商人,都比那些“伪善”的人更为高尚。
因为商人获得自己的利益是在明处,他们并没有刻意掩饰,但是那一些沽名钓誉的人,才是真正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更让人不耻。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倶非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既然要舍己为人,就牺牲自我的利益,不要犹豫不决,犹豫不决就会让自我的牺牲的精神大打折扣。当你给了别人施舍和安慰的时候,就不要奢求回报了,有了奢求回报的心态,就会让这一份乐善好施,失去了本质意义,也失去了最初的那一份善意。
一个人能够乐善好施,正是因为他能抛开对于名利的一个束缚,将名利视作外物,将这一些物质施舍于那些需要的人,这是一种真正的超脱和高大。
但是当一个人如果施舍给别人的时候,还想企图回报,那就是一种伪善,这就是没有达到真正淡泊名利的状状态,却偏要虚伪的装出这一副面孔。
如果舍己为人的时候,还犹豫不决,就说明心里面还有私心,你这一份乐善好施和奉献精神是大打折扣的,是娇柔造作的。
真正的乐善好施和舍己为人,并不是一种虚假的行为,而是需要由内心对于外物有一种超脱和释然,能够由心出发,从内而外的去看清外物的名和利,这也需要平日的修炼做基础。
排除自己内心的私心杂念,抛开所有的虚名荣誉,才能达到这一种高尚的境界,这才是道家所强调符合自然的智慧。
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做了善事也没有立刻就看到的回报,做了恶事也没有立刻就出现了惩罚,但是善恶终有报,善果和恶果,终究有一天会在你的生命中出现。
所以说在我们做好事的时候,不要立刻请求回报,要知道冥冥中,只要你种下善因就会收获善果,用这样的一个心态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对于事物有一种洒脱。
所以真正的理解道家所说的释然于外物的道理,做一个真性情的人,抛开所有的伪善,才是真正的智慧。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