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21:16:42

1 水和水的溶液

1.1 地球上的水

1.1.1 水的分布

1.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86×1018米3,其中约96.53%为海洋咸水,0.94%是陆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

2.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地球上的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态形式成为极地的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于大气中。

3.人类常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1.2 海陆的分布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1.3 水循环环节及类型

1.水循环的环节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1)

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循环、陆地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

③联系海陆间的重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1.1.4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2.总体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春夏多,秋冬少,总体呈现时空分布不均。

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东部受海洋性影响明显,降水多于受大陆性影响的西部,南部多数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于北部温带季风或大陆性气候。此外,东部和南部的河流多,集水面广。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2)

1.1.5 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

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1.2 水的组成

1.2.1 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3)

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电源.
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电2H2O=通电2H2↑ 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

(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

(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

(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

(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电解水时的误差分析,即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

(1)氧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稍大些,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2)电极的氧化造成的.当使用金属电极进行实验时,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气在电极处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损耗了一部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1.2.2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

1.3 水的浮力

1.3.1 浮力定义与产生原因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成为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是进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产生原因:

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例,由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的压强相等且随深度增加压强会变大.

因此,物体的侧面受到的压力相互抵消,但其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2要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1,两个压力的差值即表现为竖直向上的浮力,

可表示为浮F浮=F2−F1.

1.3.2 压力差法

  物体的侧面受到的压力相互抵消,但其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2要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F1,两个压力的差值即表现为竖直向上的浮力.

  公式浮F浮=F2−F1

1.3.3 称重法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F拉,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浮拉F浮=G−F拉.

1.3.4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3.5 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浮排液排F浮=G排=ρ液gV排.

1.3.6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1.排G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自身的重力.
2.液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各种不同材料的物块,无论空心还是实心,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小都相等.
3.排V排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排物V排=V物,物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也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当物体只有一部分进入液体中时,排物V排<V物,当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时,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也增大.

1.3.7 阿基米德原理法

根据公式浮排液排F浮=G排=ρ液gV排求浮力的大小,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1.3.8 物体沉浮的五种类型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