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21:16:42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13)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1.6.5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是指将自然界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状态的水,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14)

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7.1 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

1.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资。

应对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应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滦入津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1.7.2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水资源的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即受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自然净化,水质复原的过程)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资源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部分.具体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如图所示: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15)

其中,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上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染就是指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使用了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

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水资源污染后,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例如,工业上,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上,少用、甚至不用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1.7.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人类对水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地下蓄水

(4)海水淡化

(5)拖移冰山

(6)恢复河、湖水质

(7)合理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②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③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欧美等国从长期的水系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

2 天气与气候

2.1 大气层

2.1.1 大气与大气分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高度

温度分成特点

从地面到12千米处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12千米到55千米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55千米到85千米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85千米以上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3.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五层。

2.1.2 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月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志。

对流层的特点:

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2 气温

2.2.1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农业、交通、军事都息息相关。

2.气候是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

2.2.2 气温及气温变化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气温日变化:

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变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2.2.3 平均气温

1.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

2.平均气温计算方法

①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2.2.4 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2.3 大气的压强

2.3.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定义

产生原因:空气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3.2 大气压强的测量

测量工具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等.

水银气压计测量准确,但不易携带,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可以改造成高度计,携带方便.

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压强的值可以用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

2.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及管是否倾斜无关,只与当时的大气压值有关.所以把托里拆利管倾斜、向上提向下压、变粗或变细,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测量的大气压值也不变.

排水量反映出什么呢,排水量和质量的关系(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