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2.7.2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
例如一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
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还可结合气温分配特点和降水分配特点,表达出是哪个半球的地方降水量。其形态在不同地区,结合气温分布,有不同的形态。
2.7.3 等降水量线图
一般是指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它可分日等降水量线,月等降水量线,年等降水量线。在中国年等降水量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三条鲜明的等降水量线,代表了中国特别的地理意义。
1.可判断地区降水分布差异
其意义是看,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反之,等降水量线稀疏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可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明显。
3.可判断地形作用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大。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4.可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且降水少,再结合地理位置看,说明地形地势起作用,或者深居内陆位置。
2.7.4 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世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
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
2.7.5 我国东西降水的差异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过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2.7.6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这种气候特点是西部干旱地区的一项重要资源。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和该地日照时间特别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关。
2.7.7 寒潮、台风和洪水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又有很大差异。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台风眼外侧100千米左右的地区是狂风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灾害:持续性的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会引发洪涝灾害。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1.1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岀反应的特性。
1.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
(1)向性运动:植物受到单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运动方向与剌激的方向有关。
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牵牛花、葡萄等的卷须接触到竿棍就会缠绕;向日葵朝向太阳。
(2)感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运动,运动方向与剌激方向无关。
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合拢;捕蝇草、猪笼草的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因光照温度改变: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郁金香、番红花温度升高时开放,降低时闭合。
3.1.2 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 主要作用 |
生长素 | 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
赤霉素 |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
细胞分裂素 | 促进细胞分裂 |
脱落酸 |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乙烯 | 促进果实成熟 |
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产生部位:胚芽尖端
(2)产生原因: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 ,胚芽生长快 ;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 ,胚芽生长慢 。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3.1.3 植物的向光性探究
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
(1)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向光源弯曲生长。
(2)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
(3)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來,发现胚芽竖直生长。
(4)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向光源弯曲生长。
猜想:在单测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