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通常在公历的6月5日或6日标,志着夏收作物进入成熟期。“芒”字在这里指的是一些夏收作物(如小麦)成熟时穗上的芒刺,而“种”则指的是夏种作物的播种。芒种时节,农民们不仅要收割成熟的冬小麦等夏收作物,还要及时播种水稻、玉米等夏种作物。因此,芒种节气也被看作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之一。
十、夏至:夏季的中间,北半球白昼最长。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通常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夏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特殊的意义,古人认为夏至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阳气达到顶点后开始逐渐减弱,阴气则逐渐增长。因此,夏至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人们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心健康。
十一、小暑:天气开始炎热。小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通常在公历的7月6日或7日。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称为“小暑”。
十二、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通常在公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大暑时节,天气极其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因此被称为“大暑”。
十三、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开始转凉。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通常在公历的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立即结束,因为“秋老虎”的余威往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立秋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咬秋”(吃秋天的果实)、“贴秋膘”(吃肉增加体重以抵御秋天的寒冷)等。
十四、处暑:暑气消退,天气逐渐凉爽。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通常在公历的8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暑气的结束,天气开始逐渐转凉。
十五、白露:露水开始出现,天气渐凉。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通常在公历的9月7日或8日,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开始出现,因为早晚温差较大,空气中的水汽在夜间接触到冷凝的物体表面时会凝结成白色的露珠,故称“白露”。
十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通常在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因此称为“秋分”。秋分节气的到来,提醒人们秋天已经过半。
十七、寒露:露水增多,天气更凉。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通常在公历的10月7日或8日,深秋已至,天气进一步转凉,露水增多,且带有寒意,因此得名“寒露”。
十八、霜降:霜冻开始出现,天气寒冷。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通常在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天气逐渐变冷,夜晚温度下降,露水开始结成霜,因此得名“霜降”。
十九、立冬:冬季的开始,万物开始休眠。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通常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冷,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二十、小雪:开始下雪,雪量较小。小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通常在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天气进一步转冷,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因此称为“小雪”。
二十一、大雪:降雪较多,天气更加寒冷。大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通常在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天气更加寒冷,降雪量增大,因此得名“大雪”。
二十二、冬至:冬季的中间,北半球白昼最短。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通常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短,照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许多地方有吃饺子等习俗,南方地区则以吃汤圆为主,象征团圆和完满。冬至也是中国传统的“数九”寒天的开始,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有九个“九”,共计81天。在这段时间内,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二十三、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未达到极点。小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小寒通常在公历的1月5日或6日,天气寒冷,但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此称为“小寒”。在中国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严寒的气候特征。自然界中的植物进入深休眠状态,动物的活动减少,为过冬做准备。农民则忙于冬季作物的管理和防寒工作。
二十四、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大寒通常在公历的1月20日或21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此得名“大寒”。大寒过后,新一轮的二十四节气又将开始,自然界和农事活动将进入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