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与“八拜之交”中的“知音之交”有关系。
“知音之交”说的谁呀?说的是一对朋友,一个叫伯牙,一个叫钟子期。
后世说这伯牙叫俞伯牙,最早他就叫伯牙。伯牙是个大音乐家、演奏家,尤其是瑶琴弹得特别棒。而钟子期善于倾听,他懂音乐,是琴的好听众。
所以,这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就是弹琴的时候,如同自己行走在高山或者在高山之巅望四周群山一般。那这是伯牙的内心景象,通过琴声表达出来,一般人听不明白,不知道你拨弄什么呢。但是,一旁聆听的钟子期突然赞叹地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他听出来了——弹得太好了,巍峨如同泰山一般!这伯牙再弹,心里想着流水,就如同自己高凌江河之上,看着浩浩荡荡的江水往东流去一样。这样用琴弦表达出来,别人还是听不明白。但一旁聆听的钟子期又赞美了:“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说:“太好了。你弹的流水呀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般。”总之,只要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中所想的,用琴弦所表达出来的,人家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说有一次,伯牙在泰山之北游玩呢。突然间,乌云密布,“嘎啦!”一声雷,“哗……”下起暴雨来了。伯牙赶紧躲雨啊,于是就被困在了一个岩石下面,在那儿躲雨。这雨是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喤喤”的就是不停。伯牙遇到这种雷雨,心中悲伤。咱们夏天的时候,如果外面雷电交加,咱在屋里头心里也是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天人合一嘛,人跟自然界是有感应的。所以,伯牙心中悲伤,就把自己的琴往腿上一架就弹奏起来了。开始,弹奏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弹奏出表现高山崩塌的壮烈之音。
当时,不光他被困在岩石底下,他那位忠实听众钟子期一直跟随着呢。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够从中领悟其中旨趣呀。
“哎呀!”伯牙最后把琴一放,长叹一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什么意思呢?说:“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呀。弹琴的时候,你心里想的和我所表达的是一样的。我到哪里去藏匿自己的心声啊?你就是我的知音啊!”
但是,后来,很不幸,伯牙的这位忠实听众钟子期死了,先伯牙一步没了。伯牙当时痛断肝肠啊,把自己的琴一举,“咣”一下子就摔在地上,当时琴弦绷断。伯牙发誓,终身不复鼓琴!为什么?知音没了!“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世间没有一个能值得我为他弹琴的了,我的知音没了。
所以,这就留下来一个千古的佳话,那就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呐。后来,人们就把他们俩的感情称之为“知音之交”。那么在这个故事里头,也产生了很多的典故,像什么“伯牙弦”呢,“伯牙琴”呢,“罢琴”、“绝弦”、”知音“等等等等。后世的文艺作品更是以伯牙子期知音朋友这故事为蓝本,延伸出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
成语出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战国·《列子·汤问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