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割席断交"说的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而似金如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则高兴地拾起金片,但又扔了它;曾经,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华丽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在看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子非吾友也。"这个成语想表达的意思是:"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之后的两人也确实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人入仕为官、一人归隐田野,那么他们各自的命运又如何呢?
1、 龙首之才,济下以仁
东汉末年,时人称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一龙,其中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虽少时因为"割席断交"而不被后世所赞赏,但华歆之才不输于管宁,甚至比他更高。当时,汉室已成日暮西山之态,很难约束地方,各地豪强割据一方,同姓诸侯也虎视眈眈,华歆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大将军何进辅政后曾调华歆入京授以尚书郎之职。之后何进身死,董卓强势入京,将汉献帝迁到长安后,华歆逃走了。到了袁术的领地,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在这时正好碰到了汉献帝的太傅马日磾,被马日磾召做掾属,绕来绕去,最终华歆还是继续为天子做事,
被汉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后,华歆爱民如子,"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甚至当扬州刺史刘繇死后,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但华歆还是以"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拒绝了众人的请求。当时小霸王孙策有雄才,意图谋划扬州,华歆知策善用兵,为了不使战火波及到无辜的人民,思量再三后,华歆乃幅巾奉迎,为豫章避免了战火。而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召华歆至许昌任职,继承父、兄产业的孙权不愿放华歆,华歆进言说:"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劝说孙权不要因为不愿意放过自己这个"无用之物"而交恶曹操,孙权同意了。入魏后华歆因其才能而被曹操重用,先后任司空、尚书、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
2、 归隐避难,征辟不就
以管宁之才,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与华歆一般居高位、做大官,但他却没有这样,反而选择了与好友不同的道路——归隐。据说管宁是那位辅佐齐桓公实现霸业的名相管仲之后,"汉兴有管少卿为燕令,始家朱虚,世有名节,九世而生宁。"管宁少时与华歆、邴原为友,但管宁的志向并不在封侯拜相,因此在看穿华歆与自己志向不合后,为求自保而与华歆断绝友情。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管宁也避祸辽东,时任辽东太守公孙度为管宁等人安排住所,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也没有接受公孙度的示好,而是居住在山谷中。当时很多来避祸的人仰慕管宁之名,都来跟从他,一月之间就形成了村落,管宁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并且十分爱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