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任教金陵 一世情缘
顾毓琇在丰富多彩传奇般的百龄岁月,曾在南京几次驻足。1931年1月,顾毓琇到国立中央大学就任工学院院长。晚年,回忆在南京教书的这段时光时,顾毓琇称这是“校园附近,我们可以散步到鸡鸣寺,在那里观赏城墙外的玄武湖。出城些许路程,可以游览明太祖的陵墓或是瞻仰中山陵。灵谷寺更多时候则处在幽静之中。”
1932年1月,十九路军由南京开赴淞沪战争前线,顾毓琇率领师生至火车站为他们送行。同年年8月,顾毓琇应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邀回母校担任电机工程系主任,结束了在南京的任教生涯。
1944年,顾毓琇开启了他在南京的第二段任教生涯,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无论校务如何忙碌,必坚持给学生授课。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每次讲课时,学生坐满教室,地上、墙边都坐着人听他讲课。他在此工作十余年,对学校之情感特深,在《齐天乐·忆南京》以“南雍记取”四字寄托他对学校的怀恋之情。
《齐天乐·忆南京》
鸡鸣寺外台城雨,残荷又凋玄武。粉黛时妆,胭脂古井,空忆琼栏玉宇。千年恨绪,叹鹦鹉当前,白头宫女,朱雀桥边,翩翩燕子呢喃语。
秦淮旧游几许,故人飘散久。相逢何处,灵谷凝霜,栖霞落叶,遥对秋云飞舞。南雍记取,想月影梅庵,风翻琴谱,老干苍松,仰天迎翠羽。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顾毓琇时抵南京出席典礼,并作《受降观礼诗》一首:“受降台筑紫金山,八载艰辛奏凯还。雪尽马关奇耻辱,功成观礼我随班。”
5
爱国情怀 终生不渝
顾毓琇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17岁时,他就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示威游行,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到了27岁,他毅然放弃高薪,选择回到正在遭受苦难的中国大地。
回国后,他立即就被多所名校聘任。他认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必须实行“科学救国”。“我们要抵制外侮,我们要枪炮、要弹药、要飞机、要运输的便利,要粮食的供给——这些都是有赖于工程师的”。于是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
顾毓琇(后排右二)与罗家伦、潘光旦、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等人在清华
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为了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废寝忘食地写出了四幕历史剧《岳飞》。1940年4月1日起,《岳飞》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公演,连演四日,场场爆满!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看完后,特意致函国立剧专校长以表谢意和敬意。老舍看完后,尊敬地称他为“顾毓琇先生”。
顾毓琇在祖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都有许多朋友和学生, “两岸桃李一手牵”,为祖国和平统一做了许多实际有效的工作。他宣扬“和平统一兴中华,天下为公进大同”,深入人心。在美国华人华侨中,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晚年仍亲自参加中国使领馆和侨学界的许多情系祖国的活动,为促进中美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