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见到宋高宗赵构的第一眼,他就说:
“南自南,北自北。”
这个曾经主张抗争派的文官,如今竟然站到了议和派的这一边。
虽然这个举动震惊了朝野,但却正中了宋高宗赵构的下怀。
秦桧的求和主张正是他一直需要的,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他一直没有办法实行。
现如今有这样一个人出现,能够替自己说了想说的话,他还因此高兴地睡不着觉。
而秦桧也因此通过一些“手段”,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被封为了宰相。
胡适之所以对秦桧有着极高的评价,大抵也是因为他“忠”,只不过他“忠”的一直都是皇帝,而不是国家和子民。
秦桧为了想金人献媚,坚决贯彻“南自南、北自北”的方针,害死了宋朝多位旧臣,同时为了自己的名利,在朝堂内外结党营私。
不过此时,金人对这种行为却产生了不屑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宋朝早就已经亡了,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议和,便派金兵继续进犯。
这时赵构发现秦桧不仅有拉帮结派的行为,而且“议和”也并没有什么进展。
他便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并对秦桧说“终不复用”。
这第一次的“宰相之路”,也就持续了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
此时岳飞的出现,也给宋朝带来了新的希望。
尤其是岳飞率军第一次与完颜宗弼在南京正面作战,打得金军节节败退,狠狠挫伤了他们的锐气。
这次战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后被称为“建炎三大战”之首。
岳飞也因骁勇善战,打退金兵数百次,从而被南宋子民称为“万里长城”。
可作为一位皇帝,看到自己的臣子就要“功高盖主”,甚至得到了更多民众的支持。
赵构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所以他再次请出了秦桧,借此平衡两方的势力,更是想要找机会除掉岳飞。
就在岳飞大败完颜宗弼时,秦桧与赵构竟然不顾众人反对,答应了完颜宗弼的主动求和。
并同意了*掉岳飞这一条“议和”的附加条件。
这个条件正中赵构与秦桧的下怀。
秦桧早已对这个与自己“唱反调”的将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