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经写过两本书,一本书是《形而上学》,一本书是《物理学》。而所谓的物理就是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原理,形而上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道,形而下就是有形之物,所以物理其实就是形而下之理,物理学也就是形而下之学。
那么,这个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谓的呢?原来就来自于《周易·系辞》。《系辞》下面这段话中,就讲到“形而上”和“形而下”这对重要的概念。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段话的意思是:易就蕴藏在乾坤之中。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各自占好了自己的位置,易就在天地之间发挥着它的作用。如果乾坤毁灭,没有天地撑起的这个世界,那么,也就是没有了呈现易之道的场所。如果易道无法呈现,那么乾坤或许也就到了头了。
那么,易和天地或者说乾坤是什么关系呢?易的特性是无形,而乾坤则是表现易之道的有形。如果没有有形的乾坤,无形的易则无处体现;如果没有无形的易在发挥着作用,那么有形的乾坤就会一片死寂。也就是说从表现为无形的角度来看是易,从表现为有形的角度来看则是乾坤,易和乾坤本是一回事,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易可以被视为道的世界,而乾坤可以被视为器的世界。
所谓“形而上”和“形而下”,相当于在“形”这个地方画一道线,形上面的就是没有形,没有形却客观存在的就是道;形下面的就是有形,也就是天地间呈现出来的一切,这个世界就是器世界,也就是现象世界、缺陷世界。这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本义。
“化而裁之谓之变”的“化”是变化,“裁”是剪裁。比如原来只是一块布,通过剪裁发生了变化,做成了一件可以穿的衣服,这就是化裁。通过化裁的变化,把原来不合适地变成了合适的。
“推而行之谓之通”,意思是推动实行叫作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意思是拿来放在治理天下百姓这件事中,这就叫作事业。
以上,是《系辞上》倒数第二段文字,接下来《系辞上》最后一段文字,则是对象和爻做了解读。
《系辞》的原文是: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那么,象是什么呢?象是圣人为了表现出天下幽深的道理,而把它用具体可以看见的有形有容的事物来表现,使无形表现为有形,这种道理像什么,就把它对应于什么事物。这个办法就叫作“象”。圣人通过呈现天下之动,然后会通其背后的运行规律,把它运用到人间社会的典章礼仪之中,加上爻辞来判断吉凶,这个办法就叫作“爻”。这一段和前面有重复。
那么,这些无形的东西都是表现在哪里呢?《系辞》说:推究天下幽深的道理,表现在卦上;让天下万事万物动起来,表现在卦爻辞上;变化裁剪的结果表现在变上;推动而实行表现在通上;神而明表现在人上,也就是说神明是通过人表现;默默地完成不做言语上的表现,尽管没说什么但依然让人信服,是表现在德行上。
至此,《系辞上》就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