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福古文翻译,读书之法的原文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1 12:30:28

读书之福古文翻译,读书之法的原文翻译(1)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有人把书籍比作人生的旅伴、心灵的挚友,有人视书籍为成长的导师、引路的明灯,还有人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今天是世界的读书日,与大家分享《围炉夜话》中的古人10句读书箴言,品读读书之味,撷取读书之趣。

01

读书不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

原文:读书不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译文:读书不论天赋资质的高低,只要能够勤奋学习,遇有难题肯于请教,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总有一天能够明白书中的道理。

感悟:人的天性虽有高低之分,但治学的关键还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做到勤奋、好问、善思。

“勤能补拙是良训。”不辞辛苦地勤奋学习是人们进步、攻关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纵使天资好,但不下苦功夫,也不会取得真学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才能增长知识,有所建树,所以在勤奋基础之上掌握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02

放眼读书,立根做人

原文: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

译文:读书须放开眼界、胸怀宽广;做人要站稳立场、把握原则。

感悟:读书人要有开阔的眼界,如果目光狭隘短浅,只晓文字,不通其理,是学不到真正知识的。这样的人死守教条,偏执认死理,无异于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有高深的学问,其实孤陋寡闻。真正的读书是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灵活掌握,以求得真知。做事没有长远的打算,只知急功近利,也终究是没有大成就的。只有那些站得高的人,才会领略到远处美丽的风景。

做人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不可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人一旦失去了主心骨,就容易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不知该何去何从,甚至在别人的诱骗下误入歧途,走上邪路。只有坚守立场,正确地判断是非,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书写光辉的人生。信念就好像牵引着风筝飞翔的那条线,一旦失去了它的引导,风筝就会在漫无目的地飘摇后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所以我们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

03

读书自有乐,为善不邀名

原文: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译文: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事业,就能得到读书中的乐趣;心中存有行善的思想,就不必刻意求得好的名声。

感悟: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但读书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获取知识,以求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更重要的是以书中的知识来培养我们的道德和品行,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这样我们才会真正体味到书中的乐趣。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如果一个人越能求知,则他就会越有知识。多积累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你一分生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善念,只是有些人因为后天的追逐名利而没有把这颗善心长久地保持下去,从而变成了庸俗的名利之心。所以我们如想行善,就必须摒弃对名利的索求,在实际生活中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给社会。

04

读书乃享福,教子乃创家

原文: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译文:什么叫作享福的人?就是能够读书并能从中得到快乐的人;什么叫作善于创立家业的人?就是能够善于教导子孙的人。

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只有经常到书山中游览观赏,才能获得浩瀚如海的知识,才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古代圣贤之士多以读书为乐,因为书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生活中没有它,就好像失去了光明;智慧中没有它,就好像失去了动力。快乐与幸福本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但书却可以将我们成功引入这种高尚的心灵境界。

05

种田要尽力,读书要专心

原文: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译文:地要竭尽其用,人要竭尽其力,这是种田人要记住的两句很重要的话;心绝不能旁骛,气绝不能外散,这是读书人要切记的两个要诀。

感悟:地闲生杂草,人闲生余非。无论是地力,还是人力,我们都要尽其所能,以求达到最高的利用价值。人闲之时就找点事做,且不可像出家人那样做一天和尚便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只会使我们更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性。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无限事业的追求中去,我们才会活得充实,活得快乐。人做事贵在一心一意。三天想着打鱼,两天想着晒网,终究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读书求学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读书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话,脑中经常浮现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其结果也必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读书之福古文翻译,读书之法的原文翻译(2)

06

齐家先修身,读书在明理

原文: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译文:治理家庭首先要修身养性,言行定要处处谨慎;读书在于明达事理,认识和见解不能不高深一些。

感悟: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可相互颠倒,更不可缺少其一。所以修身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一步,成了最基本的一步。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处理事情,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只有做到严于律己,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做其他的事,才能使自己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读书所学是好是坏,不能以获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关键是看他是否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而后有更深刻的见解,能总结出更为新颖的观点,从而比先人更进一步。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能有更大的发展,那就会被淘汰,因为创新是前进的动力,读书也同样离不开创新的思维。

07

读书求深,修身求备

原文:求备之心,可以用之于修身,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得之心,可以用之于应物,不可用在读书求知上。

译文:追求完美之心,可以用在自我修养上,却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满足的心理,可以用在适应环境上,却不可用在读书求知上。

感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可以培养我们的涵养与气度,提高我们的道德与品行。如果对他人要求过于严格,就容易让我们孤立无援,显得势单力薄,从而让我们最终失去人心,失去别人的帮助。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对待他人,应该多看长处,容忍他人的短处,且不可求全责备。

人要想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贵在有一种知足常乐的精神。如果对物质利益穷追不舍,哪还能有时间去静心享受生活中的欢乐呢?所以我们面对生活环境,不妨放下心来自得其乐一番,何苦执迷不悟。但对于读书求学来说,我们是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只有坚定不移地追求,才会获得真知,使自己的头脑更具智慧。

08

读书须己功,处事为人想

原文: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读书的时候必须自己用功,因为学知识别人是不能代替的。

感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了解别人比较容易,了解自己却很困难。原因就是我们带着个人感情去包庇自己,而存有偏见地审视他人,经常在利益面前把自己放在首位,而后才想到别人。这样的人大多狭隘猥琐、私欲膨胀,仍然处在低级趣味之中,他们不仅在精神上会成为猥琐的乞丐,即使从长远发展看也是得少失多,窘迫无知的。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就应时时刻刻想到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读书在心,而不在人。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想找人代替,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做事,即使别人替你完成了,但你依然一无所知。最切实的方法只有一个:在立志读书求学后,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不能只是尽力,而尽不到心,更不要妄想着让别人代替自己完成。

09

读书下苦功,为人留福庆

原文: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译文:读书不下苦功夫,却想着荣华富贵,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人没有一点好处,却妄想得到福分与吉庆,那又从何而来呢?

感悟:读书总要有个目的,可要是为获得知识后用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手段谋取钱财富贵的话,那就要被世人唾弃了。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了财富也不会长久的,因为他们手里虽握有知识这把最锋利的匕首,但却用它指向了自己的心口。自己不曾行善积德,却妄想着上天把福分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有种下善根,以后才会修得善果。所以我们通过自己刻苦的努力和顽强的奋斗,多为社会和人民做有益的事情,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10

以诗书为命,从孝悌立根

原文: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译文:读书人应把诗书看作立身处世的根本,做人必须以孝顺友爱作为基础。

感悟:以读书为命,必明读书之理。读书是为了求知明理,应以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为己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现读书的价值所在,对得起读书人的称谓。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爱兄弟。能够听从父母教导的人,必定会做到推己及人,而不致违犯法纪,重恩而不背弃信义;能与兄弟相互友爱,则为人必善相处,重义而不忘本。所以说,做人必须从最基本的孝悌做起,从而为自己的为人处世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