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秦砖从公元前的历史一直留存至今,彰显了古中国的烧制技术和砖造建筑的艺术理念。当时,欧洲正处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在世界上分别独立演进历史的这两大帝国都不约而同地为世界留下粘土砖的身影。
而在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推动东方各国贸易之后,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理念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城市风貌之中,福建泉州红砖文化中的传统民居就可见一斑。
关于泉州红砖文化的来源,说法其实非常多。除了神话传说以外,更多的说法都来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贸易沟通。因为泉州的建筑遗迹中,含有古罗马、古波斯、古印度的文化要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东方第一大港”头衔的泉州。在唐宋时期繁荣的海外港口贸易中吸收了各海外建筑的风格,原本风靡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就是这样登陆了泉州。
事实上,红砖建筑能够在泉州扎根,也得益于泉州自身的自然条件。建筑地域特征与地理、气候环境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为广泛的是黄红壤、红壤、砖红壤构成的系列土壤。因此在泉州烧制红砖的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支撑泉州红砖文化的一个客观条件。
无论来源如何,红砖作为一种实心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体轻个儿大坚固、易于施工的建筑材料,它提供给居民的是一个不容易被风化、有着一定程度保暖隔热作用的居所。那些被反复捶打压制的粘土,被放入熊熊大火之中烧制,直到开窑后获得的红砖,是曾经农村自建房建筑材料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