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宋•吴自牧《梦粱录》: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夕,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戒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窦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馈送月饼,送出祝福。明朝时期,象征团圆主题的月饼开始成为中秋节的重要内容。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宴),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颐和园-画桥醉月
很多传统都保留到近现代,老百姓是这么玩的——
江南苏、杭地区有“走月亮”习俗。在月明之夜,妇女们盛装外出,或互相串门,或月下戏耍,或去闹市、寺院游逛,或观看文艺演出,往往走到深夜方归。湘潭地区的游宝塔的习俗,也与“照月得子”一样,祈求生殖与健康,在当地流传的一首民间歌谣里就有:“八月十五游宝塔,带起香烛敬菩萨。老人家青头发,后生子有财发,堂客们生个胖娃娃,满妹子对个好人家。”
贵州有中秋节偷瓜是这样的,偷瓜在晚上进行,偷的时候,故意让被偷的人家知道,以讨来这家的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偷来瓜之后,给瓜穿上衣服,画上眉目,打扮成小孩的样子,放在轿子上,敲锣打鼓送到没有生育的妇女那里。接受瓜的人家,必须请送瓜的人吃一顿月饼,然后将瓜放在床上,让瓜在妇女身边睡一夜。第二天早晨,把瓜煮了吃。当地人相信,从此以后妇女可以*。
湘西、黔东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的风俗。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来牵红线。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将预示两人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喜爱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会生胖娃娃,毛头(毛豆的谐音,指小孩)的康健。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在安徽的一些县、市中秋夜要舞草龙。中秋节当天,小儿早起,呼朋唤友,取田中稻草扎成龙形,糊以色纸,夜间插烛于龙身,游行街市。草龙大小不等,大者十余人共舞,小者一人独舞。锣鼓声喧,爆竹满地,极奔走之热闹。有子之家,令其出与舞龙。无子者将龙首上蜡烛换下,谓可得子。
阿昌族的八月十五日是尝新节。先打扫卫生。再到地里挖一裸大芋头,砍一颗结了双穗的包谷,然后把芋头和包谷捆在一根竹棍上,靠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接着用新谷春出的新米蒸饭,*一只鸡,摆上板栗、柑梨祭献老姑太。原来,老姑太是阿昌族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善于农事的老寡妇,人们跟她学种田、管田,家家年年丰收。
白族的八月十六是果子节。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白族不知种果树,有一年八月十六日,天上的百花仙姑突然下凡到云南鹤庆县辛登村,教会了他们栽种果树。为了纪念百花仙姑,遂订八月十六为果子节。届时,家家设宴请客,午饭后,人们盛装端着月饼,吹着唢呐,唱着山歌,到梨园里祭供百花仙姑。
但是,要我说中秋节过得浪漫,我们真不及古人——
楚人有秋夕荡舟赏月的习俗。
汉•刘向《说苑·善说》:
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张翠盖而检犀尾,班丽桂社。……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楚说。……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垢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极枝,心说(悦)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好端端一个中秋佳节叫鄂君子皙和唱歌的越女活生生过成了情人节和成人节,古人雅到无耻,唏嘘。
玄宗游月
大玩家当然是唐明皇。敦煌文献《叶净能话》记载着最早、最完整的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全文摘录如下:
八月十五夜,皇帝与净能及随驾侍从,于高处玩月。皇帝谓净能曰:“月中之事,其可测焉?”。净能奏曰:“臣说亦恐无益,臣愿将陛下往至月宫游看可否?”皇帝曰:“何以得往?”净能奏曰:“陛下自行不得,与臣同往,其何难哉?”皇帝大悦龙颜。皇帝曰:“可将侍从同行?”净能奏曰:“剑南看灯,凡人之处月宫上界,不同人间。缘陛下有仙分,其可暂住。”皇帝又问曰:“着何色衣服?”净能奏曰:“可着白锦绵衣。”皇帝曰:“因何着白锦绵衣?”净能奏曰:“缘彼是水晶楼殿,寒气凌人。”皇帝装束便行。
净能作法,须臾便到月宫内。观看楼殿台阁,与世人不同,门窗户帘,全殊异世。皇帝心看楼殿,及入重门,又见楼处宫阁,直到大殿,皆用水精琉璃玛瑙,莫测涯际。以水精为窗牖,以水精为楼台。又见数个美人,身着三殊(铢)之衣,手中皆擎水精之盘,盘中有器,尽是水精七宝合成。皇帝见皆存礼度。净能引皇帝直至要娑罗树边看树,皇帝见其树,高下莫测其涯,枝条直赴三千大千世界。其叶颜色,不异白银,花如同云色。
皇帝树下徐行之次,踟蹰暂立,冷气凌人,雪凝彻骨。皇帝谓净能曰:“寒气甚冷,朕欲归宫。”净能奏曰:“与陛下相随游戏,甚是仙幸,不并下方,陛下不用匆匆,且从容玩月观看,然乃却回,岂不善矣。”皇帝倚树,转觉凝寒,再问净能:“朕今忍寒不得,愿且却归。若更须臾,须恐将不可。”净能再闻帝说,不觉哂然。便乃作法,须臾却到长安。
皇帝专心求法,合掌向前,启言天师:“示朕道法,尽肤一身,永受天禄,与朕为师。”净能奏曰:“微臣道法,皆是符篆之功,岂堪传受。”皇帝至明晨,群臣朝参,帝曰:“朕昨夜三更,与叶天师同往月宫观看,见内外清霄迥然,楼殿台阁悉异,皆是七宝装饰。”群臣共贺皇帝:“三皇五帝周秦以来,未有似陛下者也。若道教通神,符篆绝妙,天下无过叶天师那。”皇帝遂命太史官,批在《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