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家到底多富,海伦凯勒的家庭背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02:02:2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食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是出自《晏子春秋》,对于橘和枳的一段描述。

橘和枳的差别,源自于原生水土。人与人的不同,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包含了家族基因、生活环境、家庭成员、父母的性格脾气等各种因素。

但,不知从何时起,原生家庭却成了一个贬义词。总有人将自己性格或行为上的一些问题:如,自卑、脾气差、缺乏安全感等都归结于原生家庭。还有人总认为换一个家庭,自己就能变得不一样。

把自身的问题都推原生家庭,问题就能解决吗?换一个家庭,自己就能不一样了吗?是时候该醒醒了。

读过了《走出原生家庭》,让我们明白“原生家庭绝对不是我们拿来推卸责任的借口,也不是我们可以一直躲进去避风的港湾。”

原生家庭,只是人生出发的起点,而你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胡慎之老师,他是著名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发起人,曾被壹心理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在《走出原生家庭》一书中,胡老师为原生家庭正名,让我们了解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造成的创伤体验才是我们真正要疗愈的部分。不要再把原生家庭作为推卸自己问题的借口,正视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

海伦凯勒家到底多富,海伦凯勒的家庭背景(1)

01 先了解“我”是谁,才能找到走出原生家庭的方向

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清楚“我是谁?”

原因在于,在原生家庭中,很多“我”都被限制了。父母情感内敛,孩子羞于表达情感;父母多疑善变,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父母控制欲强,孩子不敢诉说需求。

为什么会这样?《走出原生家庭》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给我们人生第一阶段烙印,原生家庭中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成为我们生命里深深地印记。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正是因为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在延续。

这些将自己的问题都归结于原生家庭的人,还常常希望换一个家庭环境,心想:如果换一个家庭,也许自己就不是现在的样子。

海伦·凯勒的原生家庭,令人十分羡慕,经济条件富裕,父亲思想开明,母亲贤惠温婉。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集父母的万般宠爱于一身。

但在一岁时,她因为高烧失去了听力与视力,身体上的残疾令她性格乖张,行为暴力。即使父母再爱他,也改变不了她野马般的脾气。

直到家教老师莎利文的出现,让她认识了自己是到底谁,帮她找到了方向,设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克服了听觉、视觉障碍,学会了感受自然,学习了用手语、读唇语,来了解和表达爱。最终,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

所以,原生家庭好与坏,并不能决定“我”的好与坏,而在于自己的认知,自己究竟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曾在《时生》中说过:“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家庭只是人生的开端,而如何走下去还得靠自己。

原生家庭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知道“我”是谁,自己要找的方向是哪里。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想更好地了解我是谁,先要从了解这三个“我”开始。

“本我”拥有完全的潜意识,以快乐为先,代表*;“自我”拥有大部分意识,遵循现实原则,处理与现实世界相关的事情;“超我”拥有部分意识,产生内在的道德评判与良知。当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存时,人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格。

当这三个“我”相互协调,有了一个平衡点,真正的自我才会出现。这个“我”可以面对以前的生活,改变现在的自己,拥抱未来的世界。

海伦凯勒家到底多富,海伦凯勒的家庭背景(2)

02 家庭塑造了一个“我”,学会成为“我们”,才能建立合作与亲密关系

了解“我是谁”是第一步,这是给自己设立目标,找到人生方向的起点,而改善家庭关系,建立家庭亲密感,需要从“我们”开始。

中国有则寓言故事《船夫和他的孩⼦》。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船夫带着自己的孩子,划船外出。

逆水行舟,船夫用力划船,划行了一程后,感到全身发热,为了凉快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

这时,他想到了船舱里的孩子,怕孩子也热,于是也帮孩子脱了外衣,穿了一件单衣。

水道难行,船夫继续用力划船,不久便大汗淋漓,他把自己的单衣也脱了。然后进入船舱,帮孩子也脱了个精光。

等到船夫划到了目的地,进入船舱后,发现孩子已经被冻僵了。

在船夫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船夫一直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客体,而认为他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他热,孩子也热;他脱衣,孩子也需要脱衣。在这个过程中,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并没有了解孩子的感受。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体客体”,即一个人把另一个独立的他人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没有把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很好地区分开来。在自客体的关系里没有他人,只有自己。

当自客体里只有自己,别人以自己为核心时,在家庭环境中就很难产生良好的合作和亲密的关系。

那该如何调整这种自客体关系呢?需要从“我”改变为“我们”,从单一方给双方建立一个联系。

在书中,作者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对新婚夫妇,妻子对老公说,我们以后要亲密一点,不再用“你”和“我”,而是要用“我们”,比如,我们的房间。

第二天早晨,丈夫正在卫生间里刮胡子。妻子问:“你在做什么呀?”老公回答说:“我在刮我们的胡子。”

所以,对于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胡老师总结说,““我们”这个概念,是彼此合作的开始,更是让亲密关系更进一步的秘密。

认识“我”,是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使用“我们”,便开启了一种合作模式,能建立更好的家庭亲密关系。

海伦凯勒家到底多富,海伦凯勒的家庭背景(3)

03 疗愈童年创伤,需要三个步骤“接受、修复、阻断”

不可否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模式或家庭相处方式会或多或少给孩子留下一些童年的创伤。面对创伤,当事人往往不能放下的不是有问题的父母,而是活在创伤记忆中的自己。

若是处理不好,这些创伤不仅会伴随一生,还会产生代际传递,即将上一代的创伤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年过半百但依旧青春的伊能静,原生家庭很不幸福,父亲一心想要一个儿子,母亲却生了7个女儿,于是父亲舍弃了家庭。作为最小的女儿,她一心要强,在家庭中,担当起了父亲和儿子的角色,拼命工作,为家还债。

从小没有安全感的伊能静,始终无法成为自己,享受美好的人生。但是,她积极地阻断了童年的创伤。没有再把创伤传递给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活得更加的自由随性。所以,她对儿子说“你是你自己”。这是一份底气,更是一份疗愈童年创伤后的勇气。

怎样才能疗愈童年的创伤,不再产生代际传递呢?胡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创伤的存在。这就好像在下过一场大雨之后,你走过用砖铺设的小路,一不小心踩上了一块松动的砖,溅了一身泥水。你没有办法修复道路,但以后遇到下雨天可以绕开这块砖,这就叫正视,接受现实。

第二步,与过去的自己建立一个联结。让现在的自己,回看过去的自己。当自己长大成人后,不是去改变父母,希望父母为曾经的过错而道歉,而是与父母和解。把曾经童年时不敢表达的感受与想法,让现在的自己表达出来。

第三步,阻断创伤,选择支持性的资源。当自己能表达出曾经的感受后,还要选择一个支持性资源。比如,童年时,父母的冷漠给妻子带来了创伤,她的支持性资源就是丈夫,每当她面对别人的冷漠而痛苦时,丈夫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便是阻断她创伤的方式。

原生家庭的困扰,每个人都会有,走出困扰最好的方式,不是与父母争辩对与错,想要获得父母的道歉,或原谅父母的错误,而是“算了”,与过去和解,与父母和解,更是与自我的和解。

在和解中,接受、正视过去的创伤,不断修复自我心灵,阻断创伤的蔓延,解决问题,获得一个新启的美好人生。

海伦凯勒家到底多富,海伦凯勒的家庭背景(4)

写在最后

回到开篇,因水土不同,造就了橘与枳的不同,但当它们各自成长,面对现实的仍是自己本身。

是橘,总有酸甜,终会被人品评;是枳,虽不可食,移植成为景观,也会被人欣赏。

胡慎之老师说,“家是出发地,但自己才是归属地。”

无论来自淮南还是淮北,无论是橘还是枳。

不傲娇,不自哀,由心出发,找到自己的归属。

有了归属,才有方向。

发现与众不同的自我,成就非一般的人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