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他们相比,黄忠只有战长沙和定军山之战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战长沙中的黄忠还是关羽的陪衬,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能一举击*夏侯渊也离不开法正的妙计,这让黄忠的个人形象稍显单薄。
《定军山》的出色改编让黄忠能够成为定军山之战中当仁不让的主角,其在民间文化中的存在感大大提升,这更符合百姓对于五虎将能力的期待,因此自然广受好评。
第三点则是《定军山》对于严颜和黄忠两位老将的精心刻画,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很少有作品从正面表达老将的勇猛。
而《定军山》则称颂老将军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以及老当益壮的能力,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从清代开始,就有很多老年人将京剧作为娱乐方式,他们对于这种着力刻画老将军的戏剧情有独钟,这也是《定军山》能够常演不衰的关键原因。
《定军山》的剧本创作和改编已经令其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基本条件,而真正令其成为名作,并被选作我国第一部电影题材的原因,还是我国京剧艺术家对于表演的悉心打磨。
《定军山》自创作以来被很多流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演绎过,其中谭派老生对于这部作品的刻画可谓无出其右。
谭鑫培先生对该剧目的表演方法和细节进行了悉心打磨,这也让《定军山》成为了京剧艺术史上的瑰宝。
首先《定军山》一戏中男性唱腔均采用了高亢激越的“西皮”调式,这对表演者的唱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念白方面,表演者需要在紧张的走位过程中念出大段对白,这对于表演者的换气,润腔等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除了唱段之外,《定军山》中的打戏也十分精彩,其中严颜与张郃的“灯笼炮”,黄忠与韩浩,夏侯尚的“三见面”,以及最后斩*夏侯渊的“拖刀计”都十分考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古战场的精彩与残酷,观后令人拍手叫绝。
谭鑫培先生还对自己的身段,动作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这令其一站在台上就仿佛黄忠再世一般,部分观众甚至将其称为“活黄忠”,这令其在京剧界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这样一段打斗精彩,人物形象突出的戏剧,自然也就成为中国第一部默片的不二选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