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03:32:02

俄国(苏联)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改革

1、原因:

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

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

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2、内容:

①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

①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

①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②适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背景:

①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②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2、缺陷和弊端:

①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

②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3、评价:

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五、二战后的世界

超重点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2)雅尔塔体系具有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3)二战后,美、苏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美苏矛盾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两极格局的呈现形式及斗争表现

(1)呈现形式:冷战。

两极格局对抗的重要形式是冷战,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

②冷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2)斗争表现

①政治上对抗,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

②经济上割据,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③军事上对峙,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④意识形态上对立,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推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

超重点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1.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的历史进程

(1)两极格局受冲击及多极化趋势出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力量分化与改组加快,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明显,法国努力加强其大国地位,联邦德国积极推动同苏联和东欧关系的正常化。②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③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对各自集团的控制力下降,意识形态斗争降到次要位置。

(2)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加快。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1)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单极格局(美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级化深入发展【尚未完全形成】。

(3)原因: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

(4)影响:

①多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国际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国际竞争激烈,形成了国家间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1)科技和经济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①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反对构筑单极世界的各种力量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2)经济全球化使构筑单极世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全球化带来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各国的广泛合作才能得到妥善解决。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更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展现,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以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

(4)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3.阻碍多极化格局发展的因素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2)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都对多极化趋势造成了干扰和冲击。

(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产生了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4.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和蕴含的矛盾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④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承认并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多极化时代的重要国际关系准则。

(2)蕴含的矛盾:①西西矛盾,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经济贸易、维和问

题、地区主导、控制与反控制等)。②南北矛盾、民主制度问题、地区利益问题、人权问题等。③突发性的局部冲突、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④大国之间的竞争。

5.中国顺应和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策略

(1)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重视发挥非国家行为体在重塑世界格局中的作用。

(3)以东亚为重点,大力推动亚太地区多极化。

(4)积极发展与俄罗斯、欧盟等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协同合作反对单极图谋。

(5)以发展中国家为战略依托和重要支持力量,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①地位: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②作用: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6.当今世界主要力量:

一超(美国)、多强(中、欧盟、俄罗斯、日本、金砖等)

7.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①地位:重要力量、主力军(新秩序)

②作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积极开展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基本形式

①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经、文、军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9.综合国力竞争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影响因素

①国家性质、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宗教、文化和历史)

②A、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因素。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材料;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材料

B、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