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回信还是诗稿,字迹都非常清晰工整,臧克家看完后大为感动。不过,因为*在信中提到了“改正错字”,臧克家不敢马虎,立刻就想着去拜访*,与*当面谈论诗词里面需要改正的内容。
巧的是,臧克家收到信件的第三天,就被《人民日报》的文艺部主任袁水拍通知道:*要接见他们。
这让臧克家非常激动,他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看手表,期望约定的时间早点到来。
终于,见面的时刻到了!众人落座之后,*就从门的另一边进来了。他和蔼的跟众人打过招呼之后,就随意的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给臧克家。
臧克家连忙摆手,说道:“主席,我不会吸烟。”
*笑着调侃了一句:“诗人不会吸烟?”
调侃完之后,*就和臧克家聊起了文艺工作和《诗刊》的内容。很快,他们就聊到了*写的诗词。
臧克家趁机询问*:“《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原驰腊象,里面的“腊”作何解?”
*沉吟了一下,没有回到臧克家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反而问他:“你看应该怎么理解?”
臧克家条理分明地解释道:“腊”是柬埔寨的古称,那里曾经盛产大象。
*听后,还是没有说话。臧克家继续道:原驰腊象的直接意思就是,柬埔寨的大象在我们国家的高原上奔驰,令人费解。
不如就把“腊”改为“蜡”,“蜡象”就是白象,不但能跟前面的“银蛇”形成很好的对比,而且还通俗易懂、想象鲜明。
*听后,非常高兴,拍着臧克家的肩膀说道:“好!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随着聊天不断深入,*对臧克家更加欣赏,臧克家也感觉自己和*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在聊到了《诗刊》创刊时,臧克家跟*聊起了期刊印刷数量的问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所有的物资都非常紧张。纸张资源当然也不例外。在经过仔细的核算之后,文化部的负责人跟臧克家说:《诗刊》只能印刷一万份。
在臧克家看来,一万份实在是太少了。要是《诗刊》里加上了*的诗词,到时候肯定会供不应求,让真正需要这一份期刊的人 买不到。
*很和蔼的问臧克家:“你认为应该印多少份呢?”
臧克家坦然地说:“印五万份比较合适。”
*看着臧克家正直坦然的模样,笑呵呵地说:“好,就按照你说的做,印他五万份!”
臧克家听后,喜不自胜的直接跟*道谢。不过,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很有一些文学创作者的单纯,在*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就继续跟*“确认”,请求*给负责这方面的同志打电话,一定要把纸张给留够。
臧克家身边坐着的袁水拍听得直捂脸,连忙去扯臧克家的袖子,悄悄地小声提醒他:“不用*打电话!”
臧克家这才从喜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他不好意思地朝着*笑了笑。*见状,更加喜欢臧克家这个心怀赤子之心的诗人了。
不知不觉,*就跟臧克家聊了整整两个小时。臧克家一行人意识到,不能再多占用*的时间了,就起身与*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