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谁所害,屈原被害的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22:03:50

屈原出生于王族之家,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公元前320年,屈原由鄂渚县丞被召回国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博学多闻,记忆力强,文笔很好,又善于治政,经常和楚王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并发号施令,还经常被委派到诸侯国访问,在各国中游走应酬和接待各色的外宾,一直忙于外政内交,很受楚怀王的信任。如此被宠信,但为什么很快就被上官大夫靳尚打压下去了呢,后来又受到楚怀王小儿子子兰的排挤,一生郁闷不得志而后就轻生了呢?不得不说与楚怀王的偏听偏信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他和很多忠臣一样,太耿直,只知道本分做人,勤恳做事,不懂得圆滑变通,不去了解楚王和其他同事的想法,导致直而易折,自己的治国理想也就无法实现。

屈原被谁所害,屈原被害的原因(1)

屈原

他不畏权贵,一生的志向就是改革政治,变革法度,从公元前317年开始,就一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法令。上官大夫靳尚和屈原是同列,地位相同,靳尚很嫉妒他的才能,为了争宠,就找他的麻烦。这段时间楚王就让屈原制定法令,但老是还在拟定草稿时,还没最后定下来的时候,靳尚就想要从他手中夺走,屈原却死活不肯给,然后靳尚就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说道,“屈原每完成一项法令,都大肆夸耀说这全是自己的功劳,除了他没有人能办得到”。史书中的记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焒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觽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怀王听到这些中伤的话后,非常愤怒也就疏远了屈原。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屈原只知道工作,没能经常进宫走动,如果能假意接受楚王的指导借此把功劳全部推给了楚王,消除楚王的戒心,也许不会是这种结果。此时的屈原,对此感到很痛心,忧愁郁闷,就写下了《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公元前314年,屈原被罢免左左徒的官职,任三闾大夫,第二年又被流放到了汉北地区。后来张仪假意割秦600里地给楚,破坏齐楚关系,诓骗楚王。楚国三次攻打秦国都大败。秦楚关系风云变化,公元前312年也就楚国被秦打败于蓝田后,楚怀王又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启齐楚联盟,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回来后又被楚王疏远。随后楚王又放弃秦国割汉中地给楚国以结成秦楚盟约的机会,一心想得到张仪报仇,张仪入楚后,在宠臣靳尚和宠姬郑袖的帮助下逃离了楚国。然后齐楚合盟,秦再次攻击楚国,在公元前304年秦楚又亲和,这与屈原的政见是不合的,于是他又流浪到了汉北。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又借与楚国通婚的机会骗楚王入秦,此时的屈原从汉北返回来劝阻说,“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不去”,怀王小儿子子兰却直意主张去,认为不能驳了秦国的好意。楚怀王也就没有听屈原的话,后来被劫往咸阳并受到要挟,于是太子横继位为楚襄王,他的弟弟子兰成为了令尹。

屈原被谁所害,屈原被害的原因(2)

屈原

楚怀王在秦期间屈原依然心怀国家,心系怀王,仍然想着再次回到朝廷效力,很多诗文中都流露出了忧君忧国忧民的情感,也认为正是因为楚怀王不分忠奸,亲信小人,才使得子兰,靳尚、郑袖这样的人毁坏了这个国家,导致兵败割地,身死秦国,成为了天下笑话。话里表达出了对这些人怨恨,史书中的记载:

怀王以不 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令尹子兰知道屈原对他如此不敬后大怒,就指使上官大夫再次在楚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襄王这时对屈原 也很不满,公元前296年就把他流放到了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到达长沙。也就在这一年,楚怀王在秦国被关三年后客死秦国。随后又被流放到南方更偏远的地区,最远到了陵阳,时间长达18年之久。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确实太过耿直,锋芒毕露,敢于硬碰硬,不畏强权,其实说出来又能怎样,只会更被动,这也使得最后自身难保,

屈原被谁所害,屈原被害的原因(3)

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狼狈的逃难,国家如此残破,此时的屈原烦闷,绝望,就披头散发,脸色憔悴,身体枯槁地走到了汨罗江边,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中,投江自尽,一个满怀热血,力图救国救民的伟大人物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时年62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