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港江面宽达2500米,韩愈在《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中就有“扶胥之口”、“黄木之港”的说法,说明在这里很久已前,或南海神庙兴建,扶胥港商船往来频繁的地方,到了唐宋时期的扶胥港,进入了繁荣鼎盛时期。当时从扶胥港的外贸收入,是充实国库的重要财源,由此也造就了广州的繁华。
穿过“扶胥古埗”,珊珊三丫头就看见庙前有一个古老码头遗址,这里在古代是各国海船系缆的地方。在古码头前面有一个标志牌写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绸之路。
现在,我们在这里已看不到海,但在历史上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广州通海夷道”,广州扶胥港是始发港,一路向西,经南亚各国,穿越过印度洋,抵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非洲东海岸。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14000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航程80多天,这条航线也是后人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