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三部曲分别上映于1999年3月、2003年5月和11月。现在回看,这屹立于世纪之交的经典作品,几乎已经成为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预言书》。当初影片上映时最大的卖点便是以假乱真的特效,和炫酷异常的打斗场面。虽说现在这些几乎都已经成了大片的标配,即便是全CG的精良制作也不会让影片在抢夺票房的混战中赢得丝毫优势。但沃卓斯基兄弟的这部作品仍旧在每个80、90后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人常看常新。
个人认为,故事的优劣程度取决于两个标准,情节的精彩程度和背后的思想意蕴。前者可以不断地被后人模仿、移用,成为俗套烂梗,但后者倘若足够深邃便会一举成为时代中一颗永恒闪耀的明珠。《黑客帝国》便是如此,导演在自己架构的未来废墟世界中,讲述了一段人类反抗计算机程序的史诗历程。乍看之下一目了然的单线故事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讲述中变得扑朔迷离、韵味十足。那是因为,他们在简单的表层故事中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东方神秘主义哲学(佛教)以及西方基督教异端(诺斯替主义)的思想内容。甚至可以说,整个《黑客帝国》的世界观,就是诺斯替主义(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古老宗教)世界观的现代科技版本。
01
何为诺斯替主义?
诺斯替教派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岸出现,虽说后世人们将其视作基督教的异端,但因为二者几乎同时诞生,所以史学界尚无法断言二者的关系究竟是“同源派生”还是“异根并生”。
虽说诺斯替教现在鲜为人知,但在2-3世纪可谓在地中海沿岸盛极一时。直到公元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公布敕令立基督教为国教,而一直以来与基督教世界观和教义相冲突,并与其争夺教徒的诺斯替教便遭到了严重打压因而逐渐势微。残存的部分教徒则携其信仰在基督教内部潜伏下来继续秘密传教,在欧洲宗教和思想史上隐约可以发现其传播的轨迹。
中世纪的伟大诗人但丁、18世纪的启蒙巨人歌德、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20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荣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或隐或显地表明了自己的诺斯替主义信仰。而诺斯替教派的另一个分支“摩尼教”则流向东方,以回鹘(当时的新疆)为跳板,在唐代宗大历三年进入中原建立摩尼寺传教,后在唐武宗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