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启蒙家,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23:59:02

法国大启蒙家卢梭生前颠沛流离,死后被安葬在巴黎先贤祠。卢梭的一生无疑是在被称赞与被唾弃之间交织,在复杂的角色间转换。

法国思想启蒙家,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1)

《社会契约论》的作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无疑是伟大的,值得被称赞的,他光是躺在《社会契约论》上就足以是一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政府的权利来源于和民众的契约,是权利与义务的双向选择,批判封建独权与教会思想专制。除此以外他还主张:培养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重视经验与实践,尊重学生天性,在教育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为思想启蒙中卢梭受到封建政府及教会的迫害,在法国、日内瓦、德意志间流浪,不过他一直坚定自己的思想。

法国思想启蒙家,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2)

《新爱 洛伊丝》称赞爱情,又在贵妇间流连

《新爱洛伊丝》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通过一百六十三封信,将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展现出来。

卢梭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的和爱情相关的情书信件,当然离不开他的真实经历,在众多的贵妇间获取爱的灵感。

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当然卢梭对于华伦夫人的爱情也是短暂的。

从1732年,到尚贝里华伦夫人处,做土地测量工作、沉浸于音乐、大量阅读学术著作,和管家克洛德·阿奈一起成为华伦夫人的情人,三人和谐相处,到1740年在里昂向杜宾夫人求爱被拒,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爱持续了八年。

1745年,结识戴莱丝,并与之同居。

1748年,结埃皮奈夫人和乌德托夫人。

1756年,住在退隐庐,退隐庐是埃皮奈夫人的房产。

1757年,因与乌德托夫人恋爱一事,和埃皮奈夫人闹翻,开始写作《新爱洛伊丝》称赞爱情的美好与纯洁,引起广大女性读者欢迎。

1768年,与黛莱丝正式结婚,黛莱丝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给了她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而黛莱丝为卢梭共生育了的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

法国思想启蒙家,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3)

《忏悔录》辩解自己不养育子女的原因

在1766年卢梭54岁时开始写作《忏悔录》第一卷,历经四年结束。卢梭写作《忏悔录》的目的,与其说是要忏悔,不如说是辩护。主要是诉说自己从小寄人篱下受到的不公,成年后在社会上受到的种种迫害、诬蔑和攻击,他觉得有必要在晚年为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解释。

这其中提到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养育五个子女,把他们都送进巴黎育婴堂。虽说育婴堂是孤儿才去的地方,但是他个人觉得那是一个好地方,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

卢梭对于不养育孩子的解释是那样孩子会更自由,可以茁壮独立的成长。

可能卢梭的一生就是为了自由吧,无论是反对封建,还是在贵妇间流连,以至于不养育子女,这些都是卢梭追求的自由,以至于晚年不得不写作《忏悔录》自证。

各位对卢梭有什么看法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