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用半回书的篇幅来写的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断。刘备占据荆州久久不还,鲁肃几次去讨取都未能如愿。孙权怒责鲁肃,鲁肃便心生一计,想以请关羽赴会为名,将他赚到东吴,“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关羽如期前往江东赴会,酒宴上,鲁肃又说起讨还荆州之事,但关羽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道:“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周仓会意,先到岸口,招来关平的船只。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鲁肃魂不附体,被关羽扯到江边,东吴将领恐伤鲁肃,也不敢动手。于是,如痴似呆的鲁肃,只好眼望着关羽乘船顺风而去。这一情节向来脍炙人口,传播极广。
- 但是“单刀赴会”并非关羽的壮举,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却是鲁肃《三国志·鲁肃传》云:“肃往益阳,与羽相距。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全。”这话说得很明白,双方都是佩戴短刀相见。而裴松之注引《吴书》则有进步说:“肃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说得更清楚,正是鲁肃以国家大计为怀,不惧生死,挺身前往,会见关羽。并且,会面时鲁肃据理力争,指斥刘备借荆州不还的负义行为。关羽理亏,满面羞惭,无言以对。此后,刘备只得以湘水为界,还了东吴三郡。
- 可是,到了关汉卿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和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大刀赴会”则成了关羽的义举。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以热情歌颂的笔调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此作了极为精妙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关羽明知对方不怀好意,但他置生死于度外,蔑视敌人,颇为自信地说:“吾于千抢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惧江东群鼠乎!”并已在渑池会上以大智大勇战胜了亲王维护了本国威严的蔺相如自比,表明自己无所畏惧,决不失信。于是,应鲁肃之约,毅然决然地“单刀赴会”。并且,在酒宴上,他彻底揭穿了鲁肃的阴谋,以其特有的武勇神威和机智果敢,战胜了鲁肃,凯旋而归。这样一来,历史上真正挺身“单刀赴会”的鲁肃却由一个胸怀正义、有胆有识的英雄而变成一个居心不良,妄图谋害关羽、趁机夺回荆州的小人,并且最后终于被关羽的凛凛威风、浩然正气所吓倒,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小说这样描写已经很精彩了,但是作者情犹未尽,又给关羽来了一首赞诗:“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其热情歌颂和无比崇仰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于是,作品“拥刘轻孙”的思想倾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历史上的鲁肃也只好自认倒霉,然而,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正在这里,所以人们不仅未因此而指责作者,反而对作者的艺术匠心更加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