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英国病人》我突然觉得我以前错怪《广岛之恋》了。
之前,我认为爱情在家国大义面前不值一提。看完《英国病人》以后,我依然认为爱情在家国大义面前不值一提,但是我突然明白了《广岛之恋》这类的爱情题材对战争的控诉之处了——战争可恶的地方的就在于,它竟然创造了一个爱情与家国大义对决的境地!
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一个词——“炮灰”——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人命是战争的燃料,所以发动战争的人,根本没有拿我们普通人当做人,当做生命。
所以两个不被当做是人的人,哪里有什么资格去奢谈爱情!
以爱情的方式去诠释反战议题,确实是最容易进行的——特别是有争议的爱情!
就像我理解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不辣”收养了那个日本伤兵,我突然也理解了《广岛之恋》。
《英国病人》是一份我和今日头条条友的缘分。我因为被“伏地魔”年轻时的容颜帅到,条友们便纷纷给我推荐电影,《英国病人》是最好记的一个。
电影铺陈很长,进度缓慢,两条时间线,两条感情线——内什么——这能叫四维叙述吗?开个玩笑,突然的灵感。
电影主要人物是:
艾玛殊——匈牙利地理学家,伯爵。
凯瑟琳——敌军间谍之妻。
汉娜——盟军护士。
吉普——盟军排雷兵,印度锡克人。
卡拉瓦乔——盟军间谍,其自称是小偷。
如果让我给《英国病人》下一个言简意赅的介绍,我想我会说,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
但其实,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
大面上,占主要内容的,是艾玛殊和凯瑟琳的爱情线,两个人是情人关系,香艳的场景已经被剪掉了,但不影响大家对这俩人关系的确认。
当然,凯瑟琳说过:傻瓜,我一直都爱着你。那一刻,我也流泪了,一下子就让我没法苛责她了。不过,也正是艾玛殊和凯瑟琳的感情线,我才要说,这是一个背叛的故事。
从卡拉瓦乔后来的遭遇来看,是能够确定凯瑟琳的丈夫就是间谍的,尽管后来战友误会间谍是艾玛殊。不过这个误会,最后也演绎清楚了,卡拉瓦乔放弃了*艾玛殊。
这个片子里,最明显的背叛,是凯瑟琳对丈夫的背叛,和艾玛殊最后用地图换飞机,其个人对国家和盟军的背叛。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隐藏背叛,就是凯瑟琳的丈夫对国家的背叛,凯瑟琳和丈夫是“发小儿”——从小一起长大的,所以其丈夫其实没有理由去做德国人的间谍。然而他却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交给敌人,导致卡拉瓦乔的间谍行动失败,失去两个拇指。
《英国病人》还有一个隐藏的主题——反殖民主义。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
两个地方——
一个是艾玛殊考察沙漠,发现壁画那条时间线里,艾玛殊和凯瑟琳是一点活儿都不*,他们理所应当的把一切活儿交给手底下的那些苦力,而那些人显然是被殖民的人。当时,盟军考察北非,有一个场景是一个舞会,他们讨论北非,就像在讨论自己的花园。他们那么理所应当的在人家的地盘上跳着舞,举止高雅得完美,他们丝毫没觉得他们是“闯入者”。
而艾玛殊和凯瑟琳的偷情过程,也能够诠释创作者对殖民主义的抗议,因为艾玛殊这个“闯入者”,他闯入别人的婚姻里,他“盗窃”了别人的妻子,而他竟然毫无愧疚感,相反,他竟然理所当然的认为凯瑟琳是属于他的。
反战题材本没必要安排一段婚外情,如果加上反殖民主义,那么婚外情就说得通了。
反殖民这里,还有第二个方面能看出来,就是排雷兵印度锡克人吉普,吉普做的事其实与艾玛殊考察壁画时带的那帮苦力没啥区别——首先,*活儿是最底层的(最危险的),最终成果是与其无关的。
所以我想,排雷兵专门安排给一个印度人,一定也是创作者的刻意安排,否则,第二个感情线的男主角,无所谓他的国籍和民族。
所以《英国病人》虽然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但它反战争反殖民的中心思想是很突出的。
电影里安排汉娜作为护士,我也认为也有其深意——经历战争的人,都需要被治愈!
卡拉瓦乔经常给自己注射吗啡以及艾玛殊毁容这两个安排,为的便是诠释战争对于人的伤害,一个是肉眼可见的伤痛——如艾玛殊被毁去的脸和身体,卡拉瓦乔被切断的拇指;还有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伤痛——如艾玛殊那颗死去的心,还有卡拉瓦乔对吗啡的依赖,吗啡让艾玛殊和卡拉瓦乔暂时感受不到疼痛,但其实他们的灵魂千疮百孔。
最后,放一张《浴血太平洋》的摘抄,这是一个死于二战的美国士兵的墓碑上的文字。读之泪然——
正如《英国病人》凯瑟琳临死前说的那句——“黑夜太久”——战争太久了,久到人间如同地狱。这个美国士兵,说他在地狱服役期满——天哪……
——艾玛殊说过:他不信上帝——是啊,如果有上帝,求求您,我们不要战争,我们不要人间炼狱!
好了,我情绪崩了,写不下去了。今天是7月7日,这个日子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特殊的,因为这一天日本对我们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我们从这一天起,奋起抗日,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代价……
历史不容忘却,愿世界和平!
我们珍爱和平、呼唤和平、和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