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出处,大隐隐于市 全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17:28:40

引言

在诸子百家的残骸余烬之中,蝶梦庄周庄周梦蝶的神秘佳话脍炙人口,庄周以其自然、朴实无华而又飘渺的为人处于大乱世间,他没有孔子的积极热忱,他没有韩非的勤谨为政,没有荀子开明的教学态度,也不似老子过函关的神学色彩。

庄子就是庄子,活在《庄子》几十篇里那个栩栩如生、震慑当今青年人的老人。

庄子思想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压轴嘉宾,它经久不衰,平时隐藏在文化典籍之中,但会在某个特定的时代突然兴起,拯救危机。庄子思想体现的是智慧和妥协之下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处理生命的问题。

大隐隐于市的为政思想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庄子践行着这一点,他最终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做官,准确的说是没有做自己有机会得到的大官,他果断地拒绝了楚王的聘请,反而担任一个默默无名的漆园吏。

大隐隐于市出处,大隐隐于市 全文(1)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便使人拿着贵重的礼物来邀请他,庄周说出了令当今的后人也为之一怔的话,他说,千金,卿相,不过是尊位罢了,你难道没有看见庙堂之上送祭的牲牛吗?人们恭恭敬敬地喂养它,尊敬它,给它披上锦绣衣服,送了太庙不也是死路一条?我以后也是这样。你快走,我要在尘世间游历一生,终身不仕!

这一段话属实高明,且道出了世间利益、功名的本质和投鼠忌器等一切阴谋阳谋。庄周知道一切,他并不厌恶,也并不喜爱,他只是让自己变得清白干净,远离尘世间污浊的空气,远离庙堂里冠冕的词藻,亲近尘世间悲苦的生活,但向往也勾勒着自己内心里庙堂该有的样子。

他并不亲近政治,但他提出了一些政治见解,这些见解由于从古至今几乎没有那么几十年被用到,所以至今无法证明他观点的正确度。他发展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现象。他反对在政治上的人为干预,提倡建造理想社会,一个依靠道德也仅仅是依靠道德和自然法则的理想国家。

大隐隐于市出处,大隐隐于市 全文(2)

这种思想在汉初被汉高祖,文宣帝才用,用以恢复整个汉朝立国战争、秦末起义乃至六国之战以来的混乱局面,几十年的时间里赋税几乎为零,百姓压力几乎为零,这几十年时间里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始终,并造成了文宣之治,为汉武大帝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种思想只适用于战后一小段时间,但它的价值肯定远远高于那些歪门邪道的学说,那些僵化的腐化的思想。

庄子归隐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自己生活在祖国一角,不周游列国,不会晤百家,不辅佐贤君,不写书成名。当时的环境一团糟糕,各国政局多样不稳,这种情况下,出世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择明主而居,谋天下之利,几乎是每一个百家的心愿。但庄周看透了一点,出世可以成名,也可以败毁,事实证明他对了。商鞅车裂、韩非站死,这种局面已是一个时代的悲痛。

大隐隐于市出处,大隐隐于市 全文(3)

但他同时又是另一种“出世”,大隐隐于市又何尝不是一种显露?他以自己归隐不见人的鲜明态度来昭告后人,他让自己的学说可以启发更多的人。

理性加消极的狂妄态度

庄周及他的思想都是一种消极状态。他无为,就可以谓之消极了。他除了无为,还做出了许多让人绝望的事情。

《庄子》中他用宏大的手笔描绘出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可怖景象,无时不在揭露着世界是绝望这一个本质特征。“北冥有鱼……”云云是《逍遥游》的第一个字,这种荒谬荒唐荒诞的叙述奠定了他的道家的浩大飘渺之势态。

这种飘渺毫无疑问是他捏造出来的,古代也没有北冥,但他塑造的目的是寓言,寓言的目的是刺醒读者。

这种浩大声势在文学的意义上是一种“绝*”,它遇见读者的第一眼就把读者的魂魄深深的勾了起来。最让人喝彩的一段是任公子钓鱼,任公子五十头牛为饵料在东海钓鱼,天天来钓,整整一年没有获得,突然一天上钩,任公子牵引巨钩。

大隐隐于市出处,大隐隐于市 全文(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